有时候便会不自觉地想起,陈母是不是又跟儿媳妇配合着讹人了,陈父是不是又去大队长家蹭酒喝了,两个哥哥会不会已经开始思考未来了,老太太看着儿孙们心情可还好,大姐看着两个捣蛋侄子是不是又发火了。

    陈家人是一个奇怪的组合,在大部分人的眼光中都是极品,存在很多令人无法容忍的缺点。

    但云殊意还是思念他们,不管他们如何生活,至少对她是好的,家人们对她付出了真心,她亦愿意报之以真心。

    提着林家人给带的大包小包,云殊意到了熟悉的县城。路过的时候故意绕了一些道,经仔细观察,云殊意确定,县城的管制已经松动了。

    京城是政策的风向标,早两个月她便见过做生意的人,不说明目张胆,至少比以前活泛了,想来离彻底放开应该不远了。她是设想过让两个哥哥趁着这个时候做点小生意练练胆子,等以后可以铺开干了,也有个路子。

    别看陈家人平时闹腾得凶,但他们一样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平常最怕沾上国家禁止的事,也就造成了他们胆子不够大。

    她倒不是鼓励家人犯罪,可现在上层的人都已经到了心照不宣的时候,落实到底下只是时间问题,并且这个时间不会长,他们顶多算是提前行动,掌握先机。

    回到家交流过感情之后,云殊意提起这个。出乎预料的,家里人反应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激烈。

    问到原因,陈母撇撇嘴,“赵家那小两口早就这么干了,天天往县城跑,打量谁不知道呢。”

    要说原本她还等着看赵家的被带去蹲篱笆子,可这都半年了,加上陈家红之前偷偷卖东西的时候,爱们的胆子跟着就大了。那么久都没什么事,他们的心也就跟着蠢蠢欲动。

    不是陈家人心大,主要是都在一个村里住着,赵家那点响动就算不是一清二楚,该知道的还是的知道的。

    不说陈家红手里捏着多少,就说赵红兵参与之后,赵家人的生活眼看着越过越好,尤其是旁边几家,时常闻到肉香,还有糕点的香味,一日三餐吃的都是香喷喷的,搁谁不眼红?

    现在也就是没人打头,看着吧,总会有胆子大的,过不了多久就不止赵家一家发财。自认为敢为人先的陈母自然不甘落后,没道理陈家红一个活都不太会干的小女娃敢,她两个八尺高的儿子反而不敢。再说了,她家可有苗儿这个在京城念大学的,见识什么的不比陈家红广?

    云殊意听完心想,得,还是得见着实际的利益比较容易放开胆子。

    不过这是对陈家有益的,她想了想,斟酌着说,“大哥二哥有这个想法自然没什么错,可现在毕竟政策还不明朗,先不要做大了,练练胆子,仔细看准了再干。”

    陈父也担心,“那要是再像以前那样可怎么办?”他们是亲眼见识过那些剃阴阳头和天天扫厕所的人过的日子,说不怕是假的。要不是看家里人连点地里出的米饭都吃不上,谁又愿意冒险呢?

    经商量,陈家人决定先去卖菜试试,他们县是重工业大县,县城里有能力的多在矿上工作,加上那些在工厂的,想必对菜的需求不低。

    再一个,卖菜虽说利润没有其他生意夸张,风险却也没那么大,实在有什么变故还能说是送给陈大姐家吃的。

    一切就绪,陈家的生意很快迈入正轨。正逢年关,人们多比平时大方,买点菜完全能接受,所以他们的收获很是可观。

    开始的时候云殊意会跟着去,后来看大哥二哥完全能够应付,便安心在家了。

    侄子侄女几个又长大了一点,云殊意时不时会抽点时间教他们一些高年级的知识,算是提前预习。只希望鸡蛋学得轻松一点之后能对学习感兴趣一点。哪怕不要求他必须上大学,多念点书长见识也是好的。

    陈家人的性子在云殊意眼里不是什么大问题,却不代表别人也愿意包容。父母哥嫂多年都是这么过来的,如果家里的日子过不好,让他们改变不现实。好在已经有了新的来路,不缺着一星半点的了,想必他们也不会那么计较了。

    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云殊意时常担心他们有样学样,她又不能时时看着,还是得多学道理才成。

    老太太看着一家人越来越有盼头,本就想得开的她心情越发好了,成天笑眯眯的。

    转来转去,云殊意没事的时候就去了林家祖孙曾经住过的牛棚看看。那里从林家人和顾老爷子走后就空了下来,她也就是看看而已,人都还在,对个空房子怀念才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