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国朝普遍的认识,监察衙门是天子亲军,就相当于是官家才是决定抵报言论的唯一人。
赵曦是希望用这种方式,自己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整个国朝。
如今的君王秘书监,已经是一个庞大的团队了,不再是国朝早年那样三五个人混事,单纯的记载官家言论。
如今的秘书监,需要从国朝所有州府郡县的抵报中,筛选出官家需要的信息,或者说与国朝朝政有关的内容。
如此一来,赵曦对整个国朝的监管就有了三条线,皇城司、监察衙门和民间抵报。
“官家,内参曾编撰求见……”
曾布现在是内参的总编撰,在不涉及监察总衙门事务时,单纯的抵报言论方面的事务,他是有自由裁量权的。
也就是说,内参的总编撰,更像是国朝言论方面的掌舵人,而内参也越来越像一个朝廷的衙门。
不过,曾布很少有单独奏对的时候,或者说就没有。
以前蔡确主内参,还经常凑热闹,跟随范纯仁掺合朝政……所有内阁议事,必须有监察衙门的总监察在场。
而曾布主内参以来,或许是国朝抵报发展迅速,让其事务繁忙,也或许是个人做事方式不同,便很少出现内阁议事现场了。
除非范纯仁,或者是内阁点名到场。
至于单独见官家,就更少了。
今日居然撇开了内阁和监察总衙门,单独觐见,倒是让赵曦有些惊讶。
估计应该是单纯的,关于抵报言论之类的事。
赵曦也重视舆论,更何况如今朝廷有对辽作战的谋划,不希望舆论方面出现杂音。
赵曦本来还想过段时间召见一下曾布,让他注意一下这方面的问题。没想到自个来了。
“臣叩见官家……”
“哦……赐座…~子宣,坐下说话……”
除了阁老,其他臣工觐见还是需要官家有赐座这句话的。
“官家,有一篇文章京兆府不敢决断,向内参请示。臣阅读后,也不知如何处置……”
舆论是官家的,这一点曾布很清楚,国朝所有的抵报都是官家的喉舌,或者说是朝廷的喉舌,这一点曾布也清楚。
在这方面,曾布到任内参以后,便规定了,所有涉及朝廷的文章,必须交于内参审核。
这条规定,赵曦是认可的,甚至还以诏令为曾布背书。
没想到还有连曾布都无法决断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