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字画小说馆>都市>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五八九章 谁在搅局
    从吴安持弹劾苏轼,到监察衙门调查,再到朝廷形成对苏轼的处置决议。整个过程,苏轼都是倒霉孩子的角色,即便是亲近苏轼者,也只是司马光面君做了可以忽略不计的挽回。

    因为朝廷监察衙门开衙办公,多数人都清楚苏轼案的影响力,所以都采取了观望的态度。

    也正是如此,整个**中,苏轼都处于弱势的一方,都认为这是王安石针对苏轼的行为。

    鉴于苏轼在士林和文坛的名声,博得了相当的同情。

    也正是如此,有人替苏轼鸣冤,然后弹劾王安石那个团队中的任何一人,都太符合常理了。

    毕竟,在这次**中,虽然苏轼远走黄州,但却让他的声望更进一步。

    而王安石却因此落了个不容人的名声。

    这时候,如果有亲近苏轼者,对王安石那个小团体的任何一人开炮,这就不再是王安石和苏轼的恩怨了,而是两个小团体之间的争斗。

    如此,便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王安石的恶劣影响。

    “尧夫以为需要派员西行?”

    王韶现在相当于一路主官,整个河湟一带的军务、政事均由他一人主导。不是秦州路监察衙门权限之内,也不是熙河军伍监察的权限。

    调查王韶,或者说调查整个河湟的衙门是不是欺上瞒下,需要总监察衙门派员。

    “陛下,王子纯一事不适用既往不咎。陛下在诏令中提出,既往不咎是指自诏令发布即日起,所有不法行为均停止,不再有持续或者延续性侵害。”

    “而王子纯主河湟开边,若存在谎报荒田,欺瞒朝廷的事实,这一行为并没有因陛下诏令发布而停止侵害,整个侵害过程还在延续,甚至一直延续到河湟开边一事结束。”

    “无论是朝廷的免税政策,还是朝廷划拨专项用于开垦荒田的钱粮,都是对国朝的侵害。是故,臣以为,应派员调查。”

    范纯仁进入角色了,在监察衙门体现的能力,要比他治理州府的能力强很多。

    “那就派员调查吧!”

    赵曦对于王韶是不是瞒报很清楚,就王韶奏报的荒田,在赵曦看来还有很大的潜力了挖掘。

    那一带在后世是几个县域,荒田只多不少。

    至于说调查,不一定要有结果,而是要监察衙门的作风让臣工们了解了。

    还有就是,可以从调查王韶一事中,看看这出戏到底是谁在导。

    让赵曦意想不到的是,就在总监察衙门派员西行之后,王韶奏报说河湟开始试种棉花了……

    朝臣的思维,还是在惯例中。如王安石上奏举兵法,如王韶奏报试种棉花。他们都以为错对在于君王的态度,而不是条令条例……

    虽然不是挟功图报,却一样表达了自己的不可或缺。

    王安石出举兵法,是想告诉官家,他一致倾心致力于变革,对于国朝的任何困境,他都有相应的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