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字画小说馆>都市>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五四四章 使臣
    王相公不想富弼、韩琦等人,云里雾里的点几句,剩下就靠你自己揣摩了。

    王相公一般说的都透亮…~

    “持正啊……此事安石也不敢妄言,不过有一点,时间…~拖的时间越长,这差事就算办的越圆满。估计馆伴使也是尔等两人,多用些心!”

    什么时候王相公也玩这说半句留半句的办法了?难不成……蔡确其实没想明白,不过也没再继续。

    这种事说到这程度,就没有说下去的必要了。懂不懂在悟性,再追问只会落了下成。

    诗词歌赋的随便聊了聊,蔡确就离开了。

    他终归是明白了一点,那就是拖。

    窦卞要比蔡确幸运的多。同年的吕惠卿被朝廷重用,接受朝廷市易寺正卿,正在讲武堂进学。

    而同样是同年的章和苏辙就任职于讲武堂,更别说还有他们这一科的主考欧阳公,也在讲武堂。

    所以,窦卞在就任接伴使之前,就大体猜到了朝廷的方略……讲武堂空了,所有文武臣工都出征了,章、苏辙也随军出征了。

    这不是单纯的防御做法,所以他很清楚自己该怎样做。

    当使臣进入驿馆后,才发现想出去挺难!

    新军军卒不管你是什么使臣,军令是只许进不许出,他们只知道执行军令……

    果然,朝廷很快有了诏令,蔡确和窦卞由接伴使转任馆伴使。

    他俩都很懂理。在接到圣旨的第一时间,先到驿馆露个面……

    很客气的告诉使臣,旅途劳顿,需要静养。还比较神秘的告诉使臣,由于是战时,与往日不同,他们需要焚香沐浴,然后郑重的向朝廷奏报接伴一事。

    其实就一句话:你们好生待着吧,有空了我会来。

    隔个两三天,又一次到驿馆,哭诉着朝堂相公的无理,几次求见而不得见。说是相公们都忙着处理雁门关失守事宜……

    “陛下,辽夏使臣也该着见见了……”

    磨蹭十多日了,富弼觉得差不多了。

    “那就接见吧。”

    从奏报来看,东西两路向中路行军还算顺利。

    接见了使臣,拒绝了要求,再把他们恭送出境。等他们回去,再议定调兵出征时,差不多定襄、忻县的战事该有个结论了。

    “宋国皇帝陛下,我等此番来就是要求宋国将火药秘法供我大辽参详,否则我大辽百万万精骑不日将洞穿河北,直达汴梁!”

    估计是在驿馆里憋的时间久了,到了勤政殿,刚完了礼节,就一点不客气的提要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