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曦本来是想说:谁再嘚不嘚废话,出行的费用谁报销……
关系到钱粮,才好不容易把乱糟糟的局面给刹住,也才确定了乘坐轨道马车北上。
轨道不能直达河东,太行山南麓和黄河,对于当今还是难以逾越的天险。
从洛阳转北,在蒲州渡黄河,再一路北上…~
也是在蒲津渡,高敬贤返回,官家的护送事务交给了曹霖等人,也就是老护卫营。
十几年过去了,一个个都已经独立领军了,重新归队,依然能记起曾经的队列队形。
赵曦看着有些稀疏的队形……真有点感慨了。
“陛下,护卫营应到两千,实到一千四百五十九名。请检阅!”
赵曦没出声,只是一个个看过去……战火让这些原本青涩的少年,都成了沧桑大叔。
他能记起队形中空缺的每个人的名字,能想起他们是在那一次征战中伤亡的…~
没路过一个空缺处,赵曦都轻声呢喃未到军卒的名字……
虽然只有不足两千人,却让人能感受到千军万马的萧杀。
跟随太子同样抵达蒲津渡的讲武堂校尉营,不由的挺直了胸膛…~这就是他们的前辈,军中的传说。
“傲气傲对万重浪……”
赵曦无言,唯有他曾经剽窃的这首歌能表达自己的情感。
赵曦哽咽的起头,跟着是老护卫营军卒的铿锵跟唱,紧接着,讲武堂校尉营,以及整个负责护送军伍所有禁军新军……
出行的队伍在蒲州稍做停留,便开拔了,甚至没功夫接见蒲州的官员。
“这是怎么回事?”
赵曦透过车窗,居然看到轨道两侧沿途都有军卒站岗。
能说服朝臣乘轨道马车出行,最根本的就是不劳民伤财,不让地方州府迎来送往。
可这样在轨道两侧设军卒防卫,比地方州府迎来送往更让赵曦反感。
就是老护卫营军卒归建,在赵曦看来都多余,何况这样的兴师动众。
“陛下,朝廷早先要求京畿道禁军缓慢北上,当议定与北辽停战谈判后,运送到半途的禁军,因朝廷决定轨道出行,需要清理轨道沿途,就暂时在各地州府驻防。”
听文彦博这话,赵曦明白了。是废物利用而已。
别看他们打战不怎么样,吓唬百姓一顶一个的厉害。用在这地方倒也是物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