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字画小说馆>都市>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五一六章 随便你们说
    “确实,这次让他俩到讲武堂,虽然不至于如同其他将校那样接受授课,还是希望他俩能沉下心来去熟悉火器作战的方式方法。”

    “早年设想的各种地形作战的战例,让他俩尽量多接触,工坊城的新式武器,也让他俩多参与试验。只有这样,老帅才能不老……”

    虽然称为老将老帅,其实都不算老。不管是郭逵还是种鄂,年龄都不到五十。

    狄青是真正的老帅,已经六十多岁了。

    国朝的将帅梯队,自狄青往下,种鄂、郭逵算得上中坚力量了。

    不是说没有这年龄的将领,而是没有他俩的威望和战功,真正统率一路军伍时,不像他俩能服众。

    就如熊本,就如向敏中……

    至于再往下一个梯队,如曹霖等老护卫营的四大金刚,他们还需要积累名望……

    不管是不是变相保护吧,反正见郭逵和种鄂被放在讲武堂闲置,朝堂没有一份攻讦他俩的奏折。

    这在国朝是从来没有的事。所有武将,在一次大战之后,不论胜负,是肯定需要面对朝臣们的弹劾的。

    偏偏这一次没有。这结果狄青是真心羡慕,而种鄂和郭逵似乎也体味到了官家的深意……错对吧,赵曦没心思想这些。

    因为朝臣闲着没事,看到了内苑那些修造一新的亭台楼阁,开始接连不断的指责官家奢华无度了。

    什么不体恤边疆军将之苦,大胜吐蕃的奖赏够不着内苑修缮的皮毛。

    什么国事蜩螗,官家不思进取,安于享乐,乃是祸国之举……还好,没有提亡国。

    凡是能跟修建内苑挂上勾的借口,全部被臣工拿来指责他赵曦了。

    这时候没人想这笔钱的来源,更没人考虑就连勤政殿也是内库出资修建的。

    赵曦没搭理,一律留中不发,甚至看一眼奏疏,只要是关于这方面的,他直接丢一边,择日用于烧火。

    不仅如此,赵曦还在这时候派遣一千人的队伍,前往河北道……

    市井有传,官家这是为到泰山,请泰山石欲安于内苑。

    这一下更加激发了臣工们的愤怒!

    对检点帝王得失的奏折留中不发,这已经是对臣工的蔑视了,居然还变本加厉的劳民伤财……

    一份份弹章,开始从低阶御史,往四五品的官员上升。

    “官家一直留中不发,又停了朝会。富相,这样不行的,还需要跟官家沟通一下。朝臣与官家对立,最后难为的还是我们……”

    韩绛如是说……

    除了吕公弼有意附议,其他人都不想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