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字画小说馆>都市>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六四七章 税制
    占地增税法该有,但不能按王阁老所定的两倍商税定。都期望朝廷能在这基础上做调整。

    其实,很多人根本不清楚这所谓的两倍商税,到底对于产业而言,是不是有坏处,纯粹就是因为一个两倍的词,让他们下意识的去反对。x

    读书人看不起商贾,更别提已经是议政的读书人了。

    谁家都有营生,但他们都不亲自操刀,那怕是直系的子侄也不参与,全部都有代言人。他们标榜的是耕读传家。

    所以,他们并不清楚自家的营生,在所谓两倍商税的情况下,会不会受影响。

    一是不屑去懂,二是,这时代数术乃小道尔。

    有精于易货和数术之道的,比如薛向,比如贾宪,比如吕惠卿,比如吕嘉问、曾布,以及章惇等人。可这些人,不是绝对效忠于官家,就是被官家所影响,还有像吕嘉问之流,被彻底丢一边的。

    再说了,读书人对于吕嘉问这种在品性上有污点,还不是进士出生的官员,总是有隔阂。

    所以,皇城司探听来,这些议政相互交流的情况,让赵曦有了腾挪的空间。

    即便是半把刀,在这时代也可以俯视众臣。

    所以,赵曦就以他大概的方案,召集内阁大臣议事了。

    “占地不征税?”

    应该都还没看完,就是看完,也未必看懂。需要一点一点的解释。

    “不征税。凡是占用耕地发展产业的,缴纳耕田补偿费,作为朝廷开荒弥补耕田减少的费用。”

    “官家,这生产税与流通税又怎么说?改革税制?”

    赵曦自觉撰写的还算条理,可还是有太多疑问。

    “确实如此。这是朕在王阁老的一条鞭税制的引导下,才有的想法……”

    让人家王安石背锅,给人家戴顶帽子也是应该的。这应该能戳中王安石的痛点,这是他那个寄以厚望的儿子完善的一条鞭税法。

    “朝廷把春秋两税中五谷杂粮,以及其他物事的纳税,统一为钱币。朕就以此展开,将国朝的产业划分为生产和流通两个领域。”

    “只要分别制定这两个领域的税率,便可以解决税率繁乱的情况。”

    “同时,生产在地方,流通遍布国朝。朕将生产税初步确定在千文四十文,并将此税入由朝廷和地方分而用之。以此促进地方州府郡县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其实,赵曦是以地方之矛攻地方之盾。

    怎么说呢,地方州府郡县的官员,是地方产业的所有人和参与人,在缴纳耕田补偿费和发展产业之间,再加上地方钱财的自主权和政绩,相信他们会做出选择。

    “在征收地方税的情况下,取消住税。而流通税因为涉及不同的州府,将有朝廷统一调配。”

    “流通税相当于原来的过税,按照货物至少涉及两州算,税率以千文五十文为基准,同时取消其他过税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