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过年的,也别骂儿子了,夸夸他们好了。

    这要是骂人,其实反倒是简单了,尤其在经过了隔壁魏大嫂的熏陶后,杨冬燕骂起人来那叫一个信手拈来。可说到夸人就很不容易了,她结结巴巴的夸了俩儿子孝顺懂事,又夸了聪明能耐,然后就不知道该怎么往下夸了。

    没事儿,咱换个人来夸。

    “蒋氏是个好孩子,多孝顺懂事的儿媳妇啊!主要是她聪明,那脑子哟,要是生成儿郎,一准儿能考上状元!大郎你好好对人家,这么聪明的媳妇嫁给你,可太亏了。”

    蒋氏就是永平王妃,也就是永平郡王刘谏之妻。至于刘二老爷刘诰,娶的是孟家的女儿。

    “孟氏也好,那叫一个机灵哟,也不知道人家爹娘都是咋给自家孩子生的脑子,各打各的聪明能耐……”

    嘀嘀咕咕的夸奖了半天,还是烤地瓜的香味唤回了杨冬燕的神志,放过她自己,也放过了可怜的永平王府主子们。

    杨冬燕深以为大过年的还是别骂人为好,殊不知她夸起人来比骂人还吓人。

    然而,她什么都不知道。

    又一天便是那初二回门日,杨冬燕的父母早几年前就没了,如今她娘家是兄嫂当家。其实,她真要回去也是可以的,可她懒得回去。

    她又不是原主,对娘家能有啥念想?

    如此这般,回门的就只有大牛和方氏,二牛和小杨氏了。

    又因为方家就在礁磬村里,走快点儿连半刻钟都用不了,方氏也就没折腾把窝头带走。她只是半上午的出发,晌午过后就跟大牛一起回来了。

    一回到家里,方氏就兴冲冲的对杨冬燕道:“娘啊,我都回过门了,那是不是明个儿就可以让大牛他们出远门了?”

    大牛差点儿被这婆娘给气死,心说你就这么盼着

    我离家?

    那可不。

    都在家里待了那么久了,还不走是想干嘛?

    “外头雪还没化,路不好走……”杨冬燕迟疑了一下。

    没等大牛开口附和,方氏就斩钉截铁的道:“好走的!咱们只是背靠秃头山,去镇子上又不用走山路的。沿着河边走,就算路上有积雪不好走,早上出门傍晚肯定能到县城里了。到时候就可以坐车去县里了!”

    “大过年的,还能有车?”

    “咋会没有?娘您别看咱们这破乡下地头,从入冬就没啥意思了,连集市都停了,外头啊,正月里可闹腾了!还有那县城里,我以前就听我那嫁到镇上的姑姑说过的,县城里的铺面正月初二就开门了!”

    顿了顿,方氏忍不住面露狐疑:“娘你还说你上辈子是县太爷他老娘,那你咋就不知道县城里是个啥情况?”

    杨冬燕:……呸!

    谁他娘的是县太爷他老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