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修路,占的都是咱们的良田啊!”一个地主老爷心疼地直跺脚,“这以后咱们吃啥喝啥啊?”
“就是就是!这路修好了,那些泥腿子都能随便进出咸阳城了,这成何体统?”一个贵族老爷也愤愤不平地说,“这简直是乱了纲常!”
这些不满的声音,很快就传到了嬴启的耳朵里。
“哼,一群鼠目寸光的家伙!”嬴启冷笑道,“只顾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却看不到这路修好后带来的长远利益!”
“陛下息怒。”一旁的蒙毅劝道,“这些人都是些目光短浅之辈,不值得陛下动怒。”
“朕不是生气,朕是失望!”嬴启叹了口气,“朕一心为国为民,却总有人跳出来阻挠,真是让人寒心啊!”
“陛下,其实支持您的人还是占多数的。”蒙毅说道,“您看这报纸上,不都是对您的赞誉之词吗?”
“这报纸...”嬴启无语了一下。
这报纸骂谁都行,可绝对不可能有骂自己的。
只要自己在上面,绝对只有赞誉。
要不然刘邦那老小子绝对是活腻了。
“只是,这报纸上面是否有些言辞过激?”蒙毅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这报纸虽然有时候言辞过激,但也确实说出了不少实情。这对于监督官员,了解民情,还是很有帮助的。”
“可是,陛下,这报纸也得罪了不少人啊!”蒙毅担忧地说,“臣担心,长此以往,恐怕会引起朝堂动荡。”
“动荡?朕倒要看看,谁敢动荡!”嬴启眼中闪过一丝寒光,“朕倒要看看,是他们的势力大,还是朕的皇权大!”
第二天朝会。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一个个噤若寒蝉,连大气都不敢喘。
嬴启端坐龙椅,没有什么特殊的表情,只是用双眼扫了群臣一眼,就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陛下!臣有本要奏!”一个尖锐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只见一个身穿绯红官袍,尖嘴猴腮的官员越众而出,正是御史中丞王邯。
“讲!”嬴启随意地吐出一个字。
“臣弹劾长安乡侯刘邦,及其所办之‘大秦喉舌’报社!”王邯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凝重,用这样的方式加强他说话的可信度。
“这报纸妖言惑众,蛊惑人心,扰乱朝纲,实乃祸国殃民之物!其创办者刘邦,更是包藏祸心,意图不轨!臣恳请陛下,取缔报社,严惩刘邦,以儆效尤!”
王邯话音刚落,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
不少官员纷纷出列,附和王邯的奏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