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他的第三个儿子孟昶继承皇位,尊孟知祥为高祖,庙号文武圣德英烈明孝皇帝。
就在大周显得元年也就是公元954年的二月,后蜀左匡圣马步都指挥使、保宁节度使安思谦骄横不服从管辖。
越权杀了后蜀大臣张业,自己又作战不力,对孟昶出言不逊,被孟昶下旨警告。
但是安思谦不思悔改,反而越发的骄横,同时他的三个儿子横行霸道,仗势欺人,强抢民女。
弄得是民怨沸腾,给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孟昶处死了安思谦和他的三个儿子。
同时雄武节度使韩继勋,知震秦州,但是后蜀在秦州等地的赋税实在是繁重,韩继勋也是横征暴敛,百姓无法忍受。
于是就有部分的秦州民众偷偷的逃跑到汴京,说明秦州百姓的愿望,请求柴荣能收复秦州等中原的故地。
柴荣本来就认为自古以来只有中原才是王朝的正统,大周占据的就是中原的腹地。
随意他自认为自己是天下的正统,假以时日一定要一统天下,这也是他一直的愿望。
后世的人称柴荣为“五代第一明君”,这也是有原因的,他是一个有统一意识的明君。
现在秦州的百姓来到汴京,请求大周收复秦州,这就是代表秦州的百姓也是认为大周是正统。
这让柴荣十分的高兴,下令重赏秦州来民。毕竟天下的人都说太祖郭威是从人家汉隐帝的手里夺来的江山。
这叫名不正言不顺,怎么都叫柴荣心里不舒服,就连郭威临终前都是对此耿耿于怀。
所以后来柴荣才南征北讨,还都是亲自上阵,为的就是向世人证明,他大周才是天命所归。
现在秦州来的民众让他,眼前一亮,这对这位雄心勃勃的帝王来说是个机会。
本来就一下想统一天下,这下更是机会,不过这事情不是他一个人决定的。
但是他已经决定,无论如何,一定要决意伐后蜀,取回秦州等地,大大的扩张大周的疆土。
想想这一年来,他已经大力的整顿禁军禁军,裁汰老弱,同时限制节度使的权力,军事实力大涨。
经济上他大力的奖励耕织,减轻赋税,国内实力激增,国库充盈。同时他限制佛教,收回佛教的土地。
对于冥顽不灵的佛教徒予以严惩,这样耕作的人口有了,土地也有了,粮食自然就多了。
同时也接受了佛教大量的财物,足以抵挡国库,几年的收入,军费也有了。
这一年来,柴荣的积极治理下,国泰民安,他的威望也是达到了顶点,这让他十分满意。
此时正是收复,中原故地的最好时候,无论有多么的困难,他都要做到。
所以他召集了众多的大臣,商议收复秦州等地的可行性。
众多的武将当然是想后秦州了,一方面是忠于柴荣,另一方面更是因为这有打仗武将才能有功劳,才能得到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