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是种子撒少了,所以出的苗才那么少吗?”寒枝指了指远处的地。

    巫医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过去,摇了摇头:“不是啊,今年我们还没种呢!那些苗是去年落在地里没收回来的麦子发的芽。”

    “你不知道这个麦子怎么种啊?女娲没有教吗?我想想啊,再过...”巫医想了一下,没继续说再过多久,而是说。

    “等到山里的白花开了,就可以种了。”

    寒枝瞬间理解了。

    哦,意思是鲤族是按照种植稻谷的季节种植麦子的,难怪产量这么低。

    当然,鲤族并不是唯一一个这么做的部落,他们种植小麦的方式最大可能就是从华胥部落学来的。

    先民驯养稻谷的历史比麦子要早得多,用种稻子的方式种植麦子也很寻常。

    贾湖遗址里的水稻种植发生距后世大概9000年前。

    寒枝觉得鲤族的生活方式和后世推测的贾湖遗址居民生活方式有点类似。

    贾湖遗址里面发现的作物表明了当时的人食谱结构非常复杂,虽然是号称农耕社会,种植了水稻,但其实最主要的食物来源还是采集和下水捕捞。

    这是从残留的食物残骸里面推测出来的,里面的野果以及鱼类占据了主要地位。

    之所以以种稻谷的方式种小麦的乌龙,在夏国延续了几千年,是因为小麦产量又低又难吃。

    稻的产量同样低,种植的时候还需要很多水,所以水稻前期主要种植在两河流域,因为不缺水嘛。

    这两样缺点都很明显的作物并不是先民主要的研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