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全家除了填饱肚子之外,最头疼的大事,也就是苏玉芬和苏玉华这两姐妹的亲事。

    等过了这个年,苏玉芳虚岁都二十二了,在她这个年纪,按照本地的结婚习惯来说,年纪稍微有点大了。

    至于说是苏玉华,也就比姐姐小了两岁,可以说正是谈婚论嫁说亲的大好年华,属于刚刚好最合适的年纪。

    李春兰和苏国富因为大女儿的亲事一直没有说成,就觉得是耽误了大女儿,所以对这个二女儿的婚事就特别的重视。

    这两个女儿年纪相仿佛,只要有合适的对象,他们就想着赶紧说亲就怕一耽误,就耽误的年纪大了。

    这会儿苏玉芬和苏玉华两姐妹都不吭声,但都悄悄的竖起耳朵听她爹在说什么。

    这是李春兰禁不住问道,“你说的这个老伙计,是给咱家哪个闺女说亲的?”

    “当然是咱家大女儿了,你看咱们家小芬,过了年,虚岁都二十二了,这可不敢再耽误了。”

    李春兰现在最担心的也是大女儿的婚事,听到丈夫这么一说,稍微的松了口气,“那就先安排见个面吧,对方是啥情况跟你说了没有?”

    “那个老伙计,对这个男方的情况也不算是很了解,反正就跟我说人品挺不错,就是打算让见个面。”

    说到这里,苏国富叹了口气,把手里拿着的蒸馍给放到桌子上,“就是有一点,这个男方的条件很一般,我不是太喜欢。”“男方是啥条件呀?”

    “这个男的他们家不是咱们县城的,吃下面农村的,那我也不想让咱家闺女真的嫁到农村去。”

    这可能是做父母最简单的心愿,尤其是家里有姑娘的,那都想姑娘长大以后结婚嫁人也离家近,近的能经常见得着。

    而苏国富他们家的情况又不一样,他们家明显是闺女多,说句不好听的,以后他们老两口还指着女婿给养老呢,那肯定是把这件事看得特别重要。

    就想着闺女,即便是以后寻个婆家,也离娘家近点,有什么事情也能互相帮衬,互相照应。

    所以那人给苏国富提到这个男方的条件时,苏国富并不是很喜欢,他可不想让自己的大女儿嫁到农村去。

    其实不光他这么想,大家都是这么想的,谁愿意嫁到农村去呀?

    尽管他们家也是县城的农民,生活条件也未必比农村好。

    那是因为他们住在县城,至少交通便利,学校医院都在附近,就冲这一点,他们就不想让闺女嫁到农村去。

    本来家里这些姑娘们都竖着耳朵准备吃瓜呢,没想到她爹说了个这,顿时让大家心里都泼了一盆冷水。

    本来李春兰也兴趣盎然,现在也变得兴趣缺缺,“要是照你这么说的话,对方条件也不咋样,那到底要不要跟咱家小芬说亲?”

    其实苏玉芬听到这话,心里也是很矛盾的。

    就她们年纪相仿的这帮姑娘,大部分定亲的定亲,结婚的结婚。像她这样的,马上都二十二岁了,连个婆家都没有,也确实挺让人揪心的。

    尽管苏玉芬也根本不想嫁到农村去,听到对方的条件,她也觉得有点差。

    但说真的,现在她面临最尴尬的问题是找不到婆家,而不是婆家的条件是好是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