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时间,王泽每天都会来到清华,而梁思庄第一天带着他过来,后面则回到了她最爱的图书馆工作。
第三天,在清华机械系的实操教室,王泽带着教授和学生开始加工零件。
和王先超他们不一样的是,这些人的知识储备非常丰富。
就连动手能力都比王先超他们强几个档次。
之后的一个多月,新的设备被制造出来,因为清华这里的各种机械电器齐全。
王泽还对图纸做了修改。
可以说已经完全脱离了C620-1车床设计语言,走出了新的道路。
这台新车床不但运转效率大增,还增加了二极管控制模块。
通过这个设计,一些简单的切削加工都可以机器自动完成。
将人工失误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精度也再次提升。
“成功了...”“太好了,真的做到了。”
房间内,众人欢呼声响起,他们没想到这么快就完成了一款新机床,而且还是半自动化的机床。
这完全是新的突破,这里面不光是王泽的努力,也有清华工科领域各个教授加入。
就比如二极管控制系统,就是其他专家帮助完成的。
每一次王泽到达这个教学室,都会发现一些新的变化。
刚开始随意进出,慢慢的清华派来的保卫,再后来已经有持枪的战士守在门口。
很明显,这里的事情已经不再是他们几个做些新产品的事,而是有更高层面注意到了这里。
王泽心中已经开始担心,会不会把他弄去大西北。
他心中既期盼又忐忑。
研发成功,冷静下来的众人用这台新机器开始继续加工各种配件,检测这台车床的性能。
“床加工尺寸精度纳米级别,表面粗糙度纳米,加工的最小尺寸1微米68”经过一天的实验,机床设计制造专家李辑祥报出了一组数据,只不过因为测量仪器都是苏联的,只能看出精度是纳米,在具体就不准确了。
这组数据让众人再次拥抱欢呼起来。
这代表着这台机床已经达到世界领先的水平。
王泽也笑着鼓掌,这台机器可以说已经发挥了他所有的技术,是三级机械制造带来的最高水准。
而也通过精神力感知是真正明白这台机器的数据的,床加工尺寸精度10纳米级别,表面粗糙度1纳米,加工的最小尺寸1微米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