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不能一统天下,那么这个势力在史书中的评价就会非常低!

    比如东晋!比如北宋!再比如南宋!

    他们在史书中被万人唾骂,哪怕暂时笼络住了文人,以此来改善了自己的“名声”,但在千百年过去后,当大浪淘沙将那一层虚假的外壳洗去了之后,他们的真实面目依旧会暴露在后人的眼中!

    为何后世提及千古一帝,几乎所有人都会提及“嬴政”?

    哪怕不少人唾骂秦国的暴政,哪怕不少人唾骂秦国律法严苛,哪怕所有人都唾骂大秦二世而亡,但依旧没有人能够否定嬴政的地位?

    就是因为嬴政的诸多决策!

    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铸造金钱“秦半两”。

    而事实上,所有的这些政策中最为重要的,恰恰是一直很少有人提及的“郡县制”。

    郡县制的影响到底有多么的深远?

    简单的来讲,后世千年,直到如今所使用的地方政策,还是在郡县制之上缝缝补补,整体的框架还是“郡县制”的框架!

    青史昭昭,哪怕无人为其辩驳,史书中也会有一句“郡县制作为我国地方的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便是郡县制的含金量。

    这便是“嬴政”之所以是“千古一帝”,所有人平定千古一帝的时候,哪怕再不情愿也不会将其排在前五、甚至前三之外的原因!

    赢野缓缓的吐了口气,他看着嬴政,微微躬身:“大父之功,功在千秋。”

    “青史昭昭,大父之名定然烙印在青史之上,后人评定千古一帝、评定古今未来最伟大帝王的时候,大父无论如何、无论日后经历多少岁月、多少皇帝,大父之名,必然在前三!甚至在首位!”

    “而若论大父之前的君王么....”

    赢野站在那里,声音十分霸道。

    他的身影与嬴政的身影逐渐的融合,好似成为了一个人一样,他的声音如同嬴政一般霸气!

    “若论大父之前的帝王,则没有一个能够超越大父!”

    “未来能够与大父并肩而行的,也绝对屈指可数!更遑论是超越大父了!”

    这一番话说的霸气凛然,但却一时之间没有人敢反驳,也没有人能反驳....

    因为赢野说的真的很有道理。

    王绾长叹一声:“陛下之功,陛下之心胸,唯今日公子野说出后,老臣才能窥探一二,竟如此雄伟,如此令人....敬仰。”

    他的脸上带着敬佩的神色。

    实际上王绾的心理活动也十分简单——他之前和嬴政对着干当然是因为觉着自己是对的,是为了大秦好,而如今发现了实际上嬴政所做的事情更好,而他也不打算继续和嬴政硬刚的情况下,他自然要拍一下马屁的。

    李斯看了一眼王绾,心中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