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是不存在的。
在得知管休的想法之后,魏哲没有考虑多久便果断同意。
即便此事真的有伤天和,那也是罪在当代,利在千秋。
为了后世的华夏子孙少点恶心,这点骂名他担了又如何?
不过如此一来,很多安排就要做出调整了。
更别说管休的这封书信直接将整个计划的复杂程度又提升了一个等级,执行的难度亦高了一层。
想要成功实行这个计策,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譬如粮食怎么运送?
“陆路肯定是不行的。”魏哲在思量半晌之后无奈道:“三韩纵深千余里,若是以牛马运送十石恐怕剩不下三石,损耗太大。且不说我们能不能拿出如此多的民夫,三韩各部恐怕也不会让我们过。”
戏志才闻言亦是点头赞同。
确实,这就好似在敌国境内建立粮道一样,完全没有保障。
要知道那可是粮食,沿路的三韩部落不抢才怪。
“如此只能用海运了,但当下的船只可就不够。”
“那就造,也无需太大。”只见魏哲指着三韩地图说道:“从海冥港口出海,沿岸而行便可绕三韩一周,完全无失航之忧。”
闻听此言,戏志才想了想便微微颔首。
正好带方县接纳了大量的流民,一时间倒是不缺少人力。
当然,两人眼下也只能做些后勤补给的工作。
具体该如何将粮食散出去,还是要由身处一线的管休决定。
反正经此一事,魏哲对管休的能力已经十分放心了。
不过很快戏志才又提出了另一个关键的问题。
“眼下农时已过,即便我等将蒸谷送去,恐怕也收效甚微。”只见戏志才颇为无奈道:“况且三韩与中国不同,只有春耕而无秋耕,此间农夫并没有种植宿麦的习俗,蒸谷之策想要见效恐怕还得另选时机。”
所谓“宿麦”就是冬小麦。秋冬种之,经岁乃熟,故云宿麦。
汉武帝时曾派汜胜之为轻车使者,巡视关中,劝种宿麦。
《汜胜之书》中就对宿麦的耕作有着详细的记载。
但即便宿麦在前汉就已经推广了,可直到现在也没有在全国普及。至于三韩之地就更不用说了,恐怕连宿麦是什么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