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春秋战国之时有华夏亡人逃窜此处,与本土鸟夷杂居后形成了辰韩。
至于朝鲜半岛的本土鸟夷则被挤到了最东边的角落成了弁韩。
所以说起来,秽貊与三韩都算是东夷族群的一支。
于是在受魏哲点拨后,很快戏志才便想通了其中关节。
乐浪郡周边的秽貊人自然不用多说,关键还是在于三韩。
只见戏志才若有所思道:
“秽貊人以狩猎与耕作为生,三韩之人亦是如此,此为习相近也。”
“秽貊部落杂居,未成体系,其人无君,各自以首领为渠帅,相互攻伐不休;三韩之地虽各有共主,然而颇类商周古制,三韩诸部落从无进贡、奉献之举,各自为政,常互相攻伐,显然只有共主之名也。此为制相类也!”
“且秽貊、三韩俱无百官有司,事皆随人,此可谓风气相似也!”
听到这里,魏哲当即忍不住抚掌赞道:“志才心思敏捷,果然不凡。”
然而戏志才闻言却苦笑的摇了摇头。
“明公莫要谬赞了,我不过是寻章摘句罢了,实无解决之法。”
魏哲闻言不由哈哈一笑,没有真认为戏志才愚笨。
毕竟他这法子也确实剑走偏锋,没有后世见识的人还真未必能想到。
于是魏哲没有再卖关子,当即便取出一块两寸见方,只比铜钱略大一点的铁片放在戏志才面前。
其实本来魏哲也没有什么一锤定音之法,但是来到带方之后有个消息却引起了他的关注。
只见魏哲指着桌面上的铁片道:“三韩之地与中国不同,海东少铜,故此三韩俱用铁钱交易,三韩诸部之间交易皆用铁,如中国用钱。”
“其中辰韩因多收容秦汉亡人,冶铁之术冠绝三韩,是故三韩之中尤以辰韩盛产铁钱,不只马韩、弁韩,便是秽貊、倭人亦常来此地交易。”
然而听到这里,戏志才在把玩了那铁钱之后却更疑惑了。
“那又如何?”只见戏志才颇为不解道:“便是我等冶炼之术远盛三韩,也不能大量炮制铁钱出塞交易吧?否则此举与资敌何异?”
从铁矿之中冶炼出铁来,三韩等地的手段或许还十分原始,低效。
可如果是一堆铁钱摆在他们面前,那么即便是东夷工匠也知道该怎么打造成兵器。
可以说从汉地流入三韩的每一枚铁钱,都是在加强东夷人的军事实力。
高句丽人正是靠着不输于汉人的刀剑甲胄,这才将前汉时期的玄菟郡蚕食一空,使得本朝不得不在辽东郡内侨置郡县。
这个道理魏哲自然懂得,不过他并没有解释,而是拿出一块六寸见方,如手掌大小的铁片朝地上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