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明鉴。”
“杨大人,您就别抬举我了,不过是看的故事多了而已,哪来的明鉴。”弘厉谦虚道。
“大人,以大人年岁骤然得此权柄,能不迷失放纵已经很难得了。”杨涟点头道。
“杨大人谬赞了,自己什么水平还是有数的,只是前世机缘而已,此案事务还得仰仗杨大人。”弘厉诚恳地说。
“木老交代过,我们只管做事,按你的要求做事,不论好坏对错。”
“我明白,这是木老让我好好锻炼,我定不辜负大家的厚爱。”弘厉躬身行礼道。
“那我们继续。为了提高效率我们整理了二十四份问讯格式,让问讯的吏员据实填写,之后问讯的五狱吏员、复核的五行军吏员皆签字画押,并由巡察史衙门加印。”杨涟拿出一打纸递给弘厉。
弘厉认真看了一下,类似人间的表格,吏员只需按表格问清相关事宜即可。
弘厉看过之后没有修改内容,只是把格式调整了一下,这样才更符合数据模型标准。
“这些证词最好有外人见证,要有信誉的人,这样就彻底做实,没人能在这个环节翻盘了。”杨涟再次提醒道。
“木老提过这事儿,我已经有人选了,忙完这里我就去请,放心吧!”弘厉打包票说。
木老提这件事的时候,弘厉心里就有了人选,国子监祭酒张载。
“人证之外是物证,物证主要分两部分,一是矿山、工坊这些窝点以及相关货物设备等;二是查抄的账册、信件等。这些证物目前还在五行军监管之下。” 杨涟继续道。
“证物也得有个见证,不能让人说我们私造证据。城卫军得参与进来,毕竟是大荒和黄泉路交界地带,这些地方十有八九没有开矿经营手续,先做实盗采。矿山和工坊的主管部门也得出面,再加上税务部门。杨大人觉得怎么样?”弘厉说。弘厉没经验,但这方面的电影电视上可没少看。
“差不多了,特殊情况牵扯其他部门的再特殊处理。”杨涟点头说。
“那我行文这些衙门,要他们配合。”弘厉说。
“大人,不用行文给上面部门,那样动静太大,如果这里面有蓄奴案的后台就麻烦了。”杨涟提醒道。
“明白了,让具体办事的人员跟当地相关部门直接联系。衙门大小无所谓,只要在证物上签字盖章就行,而且蓄奴案不是一个案子,是几百个。撒下去折腾就是,我们不乱,敌人就乱了。”
“大人聪慧,一点就通。生魂证词我去安排,物证那辛苦大人安排。”杨涟夸赞道。
弘厉叫来大鹏和司马错,安排他俩去五行军军部盯着物证的事,把跟杨涟沟通的思路也传达过去。
杨涟把调整后的表格分发下去,所有人行动起来了,一切都井然有序!
没过多久一份份证词被送了回来,有专人开始开始整理汇总!这种几千人的统筹安排不是弘厉这种官场小白干的了的,即便是古代的大多数官员也不行。
古代官员都是考试上来的,几乎都不熟悉政务,大部分公务都是这些吏员在处理,老爷基本只负责拍板,所以师爷这种吏员就愈加重要。
明清时期绍兴师爷是最有名的,除了处理政务外,绍兴师爷还是一个特殊圈子,官员老爷的礼尚往来都要靠这些师爷。所以进士外放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个绍兴师爷。
弘厉顺手拿了几份证词看了看,不由得感叹,果然是术业有专攻,所有证词都字迹工整、准确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