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骏不听,还是下诏让朝廷内外的大臣都升了位,赐了爵,还免了一年的租调。
散骑侍郎何攀也说:“皇帝在东宫都二十多年了,现在刚继位就大赏大封,比改朝换代的时候还大方,这太不合适了。再说大晋要传好多好多代呢,要是每次都这么升官,过几代之后,不全都成公卿了,这哪行啊?”
杨骏还是不听。
他自封自己是太傅大都督,拿着黄钺,管着朝政,百官都得听他的。
傅咸又对杨骏说:“皇帝守孝期间把政事都交给你,这好久都没这样了。现在皇帝谦虚,把权力给你,可天下人都不觉得好,我怕你不好收场哦。
周公那么厉害,还被人说闲话呢,何况现在皇帝又不是成王那年纪。这进与退的事儿,你可得好好想想。”
杨骏根本不理。
杨济听说了,给傅咸写封信说:“俗话说:‘生个傻儿子,能把官事了。’这官事可不好办啊。”
傅咸回信说:“卫公说过,酒色杀人比刚正还厉害。因为酒色死了,人都不后悔。可要是因为刚正怕惹祸,那就是矫枉过正了,或者做得不太合适,想装厉害,才招人恨,哪有老老实实忠心做事,还被人埋怨讨厌的呢?”
杨济看了信,啥也没说。
咱再来讲讲,这杨骏瞅见贾后又阴险又凶悍,还很有心机权谋,心里就特忌惮她。
于是就安排自己的外甥段广去管机密事儿,让张劭管皇宫的禁卫军,只要有诏书命令,得先和皇帝一起看过,再拿去给太后过目,然后才能施行。
当时冯翊太守孙楚就跟杨骏说:“您老人家以外戚的身份担当像伊尹、霍光那样的重任,却不让宗室的人一起参与朝政大事,大祸临头可不远喽。”
杨骏还是不听。
杨骏姑姑的儿子宏训、少府蒯钦老是直言不讳地顶撞杨骏,别人都替他们担心。
蒯钦却说:“杨文长(杨骏)虽然糊涂,可还知道人没罪不能乱杀,顶多就是疏远我,我被疏远了就能躲过灾祸,不然就得被灭族咯。”
杨骏听说东部王彰挺有本事,就派人去匈奴那请王彰来当司马。
使者刚走,王彰听说了,撒腿就跑,根本不接受
。他朋友很奇怪,就问他为啥。
王彰说:“从古到今,一个姓氏出两个皇后的,没几个有好下场。何况杨太傅亲近小人,疏远君子,还专权放肆呢?
我就算跑到海外去躲都怕惹祸上身,哪能答应他的征召啊?再说武帝当初不为国家长远考虑,继承人又没那本事承担大业,接受遗命的人也不靠谱,天下大乱马上就来了。”
到了八月,广陵王司马遹被立为太子。
皇帝让何劭、裴循、王戎、张华、杨济、和峤这些人当太子的老师。
惠帝当初当太子的时候,和峤就跟武帝说:
“太子有股古朴的劲儿,可现在这世道多虚伪,我怕他管不好陛下您的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