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然,就依靠朱寿撒出去的那十数万两银子,哪里能够撑得起这样大的场面?
老朱相信,以朱寿的智慧,不可能看不出这一点来。
他完全可以用很少的粮食,就能够接济这些百姓。
只要帮他们度过这几日的难关,日后同样能够被百姓称道。
那他如此大张旗鼓,究竟是为什么?
老朱可不相信朱寿是在邀买人心的说法。
今日,他和朱标突然赶到此处,确实是因为接到了驸马李祺的奏折。
李祺在奏折中说,有商贾借着雪灾,请百姓大吃大喝,分明是邀买人心。
看到奏折的时候,老朱立马就勃然大怒。
老朱对商贾的警惕之心,一向不亚于官员。
当初北征,因为军粮消耗太重,朝堂无力支撑。
无奈之下,老朱接受了一些商人的建议。
商人组织人手送到北方,就能够按照运粮的数额去盐铁司领到盐引。
这个政策,催生出一大批盐商。
这些年,盐商势力愈发膨胀,还与淮系集团隐隐勾连,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因为这件事情,老朱对商人一向没什么好脸色。
修建应天府的城墙时,江南巨富沈氏出钱出力,也算是有功。
但因为后来沈氏家主不知好歹,居然提出朝堂没有钱的话,沈氏可以出资帮助老朱犒赏修城军民。
于是,当年赫赫有名的乌程沈氏,在老朱的怒火之下,几日之间便烟消云散。
自那以后,商人们就学会了夹着尾巴做人,不敢太过招摇。
时隔多年,突然听到又有商人邀买民心。
这种举动,对于老朱来说,就是最直接的挑衅。
所以,看到奏折,他几乎下意识就要下令将这个胆大包天的商贾下狱。
所幸他看到了李祺弹劾的商贾的名字,正是朱寿。
然后,老朱所有的怒火,顿时就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