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谁谁能够接受?
以工代赈,这玩意儿虽然在诸夏之地的历史上,很早以前就出现过。
但之前基本上都是小打小闹,压根没有什么大的影响。
在大佬们的心目中,这或许就是古代哪个名臣灵机一动的小妙招。
让灾民去做工?
这不是打他们的脸吗!
让别人知道,还以为大明的朝廷连自家的受灾百姓都养不起呢!
就一个让富户出粮施粥的告示,就争论了足足五天才出炉。
想来,如今朝堂上的争论声应该越来越大了。
不过朱寿并不觉得,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能够影响到什么。
那位洪武皇帝性格虽然有些乖戾,但纵观其一生,智商绝对在线。
最重要的是,沙发果决,面对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的时候,从来不会犹豫。
以工代赈,明显就是目前最适合大明的方式。
别说是目前了,这玩意儿只要是试验一次,证明其价值。
那老朱完全可以再立一条祖训嘛!
大明一朝,一直处在小冰河时期,天灾不断。
如果能够将以工代赈这个办法,以固定的制度延续下去,多少也能够帮助一下后人。
朱寿不相信,洪武皇帝会看不出来这一点。
所以,最后的结果,以工代赈一定会通过。
自己也应该抓紧了!
不知不觉中,朱寿已经来到了魏国公府门前。
跟门房通报姓名,倒也没有遇到什么高门大户的看门的狗眼看人低的狗血剧情。
那门房一听朱寿自报家门,连忙就引他入内。
看那股子热情劲儿,朱寿就知道,徐增寿在家里的这些下人面前,应该没少念叨自己。
随口一问,那门房果然回答道:“这些时日,小公爷日日将朱公子挂在嘴上,小的还从未见过他对旁人如此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