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乌城那边大街上已经有小汽车了,比拖拉机牛皮多了,没那么大声音,有驾驶楼,冬天冻不着夏天热不着……”
张强极力的描绘着乌城的先进。
围着的人听着入神。没办法,这年头别看两地相距就一百多公里,全队青年中,大多数再过十年都不一定去过乌城。
他们的人生范围,在四十岁之前,基本上就固定在玛县周边,偶尔能去趟石城都能说很久。
年纪大的从口里过来的,就算过乌城也是在火车站经过一下,然后就乘车来到了这里,没时间也没钱逛乌城。
好说歹说,张强还是笼络了不少人。
毕竟李龙相对比较独,除了陶大强杨永强,其他年轻人沾不着。
他们听张强这么讲,觉得他也挺有本事的。如果能像李龙那样发起来,跟着他的话不说买拖拉机,至少能像陶大强买辆自行车吧?
当然如果能像杨永强那样有份正式工作,那就更好了。
张强看时机成熟,便开始忽悠:
“你们看李龙家生活是不是很好?那也是想办法赚钱赚来的。就说这扎大扫把吧,咱们扎一把,有把子的他给三块,没把子的两块五。这里面就赚咱们不少钱呢……”
没人说话,这是很正常的。
人家凭啥弄来活给大家干?学雷锋吗?没人喜欢当圣人。所以李龙从中抽水,这是大家觉得很正常的事情。
甚至有人还替李龙辩解:
“去年还没这么多呢,队里要抽一部分。今年队里不抽了,李龙把队里抽的那一部分钱让我们赚了,已经很不错了。”
“是啊是啊,今年扎大扫把比去年还多五毛钱,他人不错的!”
有人帮腔,有人不说话。
张强看中了这一点,等大家都不说了,他一副我啥都清楚的模样:
“嘿嘿,他要的就是这样啊,既赚了钱,又赚了名声!去年大扫把是一个价,今年肯定又是一个价,不然他凭啥给你们涨价?
不光是大扫把,米、面、肉都涨价了,那大扫把能不能涨价?不过这个人家不说,那其他人自然也就不知道。”
“管他涨不涨价呢,反正我能赚到钱就行。”一个年轻人看不惯张强老说李龙的不是,直接开口:“我没本事去揽这样的活,人家揽来了,还把活给我,我能挣到钱,我就觉得他人挺好。”
“就是。人家挣多少钱那是人家的本事。人家能把这活交给咱们干,能让咱挣上钱,我就得谢他。不说了,我回去睡觉了,明天还要割芨芨去呢。”
“走了走了。”另外一个也走了。
围着一圈的走了好几个,剩下的还有七八个人。
“你们还有没有要走的?”张强并不意外。李龙在村子里这一年多时间,自然是会有一些拥趸,要一个都没有,那做人也太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