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险些失神,强忍着心中的惊骇,求助似的看向刘可,他知道自己这位贤婿,有急智。
刘可此刻非常淡然,不就是祭文嘛,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蔡尚书年老体弱,今逢喜事,情难自抑,就由他的学生王璨负责朗诵祭文吧。”刘可道。
蔡邕松了一口气,连忙借着刘可搭建的台阶下来了。趁着与刘可接近的空隙,给刘可展示了祭文。
竟然是一片空白!
怪不得蔡邕会一头雾水。
没有祭文,让他如何朗诵?
同时,蔡邕也在提醒刘可,换了王璨也没用!刘可却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示意蔡邕不必担心。
在最前排的曹植,一直留意着此事,看到祭文一片空白,便主动请缨道:
“东阳侯,可否需要在下帮忙?”
曹植乃是闻名天下的才子,与一般的才子不同,他才思敏捷。
像阮瑀、孔融这些老一辈的才子,一般需要长时间酝酿,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可是曹植不需要!
只要有独特的灵感,他只要十几息、几十息,就能做出一篇好文章。
上次刘可七步成诗、五步成诗,大大刺激了曹植,他本就机智,又勤学苦练自己的速度,文采更进一步了。
区区祭文,难不倒他这个大才子。在速度方面,王璨也是不如曹植的。
所以,曹植看到了机会,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
在东阳侯的封王仪式上,朗读祭文的,是他曹子建!
如此一来,扬州才子将会颜面无光。
曹植的小算盘打得啪啪响,直勾勾地看着刘可,他认为,刘可一定会答应。
封王比面子更重要!
东阳侯不会连这点都拎不清。
刘可完全没有想到,半路会杀出一个曹子建。
“在下不需要文稿。”曹植进一步强调道。
刘可笑了笑,道:“若是出了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