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又是一番引经据典,还用两朝皇后说事,让这些人顿时无话可说,无法反驳。
大殿内一时间静悄悄的,没人敢再说话。
在李蒙讲完后,李世民就带着迷之微笑,重新坐回到御座上,不断地扫视着群臣。
他真没想到李蒙竟然有如此辩才,又一次被惊艳到,感觉这两天的辛苦没有白费。
想必经过这两次的交锋,应该不会再有人对李蒙提出的事情反驳,不然又会遭到嘲讽,还是那种没法反击的情况。
李世民内心感到十分畅爽,若是以后自己颁布的诏令或者国策有李蒙在的话,他就不用担心了。
至此,这几天的经历,让他对李蒙的评价和能力不再怀疑,应当重用。
即便是没有才学或者辩才,那也不妨碍他从后世带来的那些新奇的思想和技术。
想到此处,李世民清了清嗓子说道:“国师此番言论,尔等可有谁不赞同?”
此言一出,大臣们开始交头接耳,却没有一人敢上前。
看到没人站出来,李世民再次说道:“既无人反对,户部尽快去查询国师说过的数据,写一份奏疏。”
“喏!”户部尚书那老头垂头丧气地上前应道,脸上隐约还带着些不服之色。
随后李世民起身走到桌案前讲道:“李蒙,天授奇才,地钟灵秀,文武兼资,当为朕之肱股,国之栋梁。
“授领国师号,等同三公,正一品职,军政之事皆可参问。尔等可有异议?”
正一品职,军政俱领,这句话让下面的大臣们又没事议论起来。
“陛下,不可啊!”
国子监祭酒孔颖达率先站出来反对道:“夫子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论语·季氏》),今李蒙无尺寸之功而居三品,岂非令功臣齿冷?
“《礼记》云‘爵人于朝,与众共之’,陛下私授紫袍,置三省于何地?“
“孝武皇帝封栾大为五利将军,佩六印,终以巫蛊祸国。前鉴昭昭,陛下欲复五利故事乎?
“众位将军乃是血战数十场方得国公。今黄口小儿竟与开国元勋同阶,将士岂能心服?
“吾等子弟,皆需经明经进士方得入仕。此子无功未考,如何幸进?
“陛下此番作为,让白身越级,乃是坏国家铨选之法,不可为之!
“明王治国,官人以能,请陛下收回成命,待其有利国惠民之举之后再封赏也不迟!”
好家伙!
这是谁的部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