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当着外人的面儿,她还是尽量压住了自己的脾气,“是啊,还真是在哪儿都能碰见你啊,姜巧巧。”
最后三个字,几乎是咬着牙说的。
苏梓桑的眼神在两人之间巡视了几个来回,就大致看明白了这两人之间的不对付。
但这些贵女之间的矛盾她一点儿也不想掺和,她只想好好做她的生意,便笑着上前招呼道:“这位小姐,要不要也来看看我们店里的绸子?物美价廉哦,今天头天开张,花色都是江水县头一份的,您看看。”
说着便拿出了手边的一匹绸子。
姜巧巧原本还浑不在意,但看到那绸子的瞬间,整个人都愣了一下。
在短暂的愣神后,她以很快的速度将店里的绸子都打量了一遍,最后得出结论:“每样都给我来一匹。”
不等苏梓桑开口,被叫做何慧的那名女子就先轻笑出了声,“死了这条心吧,这家店限购,每人最多只能买一匹绸子。”
姜巧巧听了这话,立马不开心地转过头问苏梓桑,“她说得是真的吗?”
苏梓桑歉意地点点头,“是的,多谢两位客官体谅了。”
不管人家同不同意,她先谢了再说。
姜巧巧一听这话,就知道就算何慧想买,也只能买一匹。
她是想在万事上都压过何慧的,何慧做不到的,她偏要做到!
她直接往柜台上拍了一大锭银子,“不用找了,给我包起来。”
在她心里,只要出的钱够多,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儿。
可没想到,这招让她屡试不爽的“以钱服人”,今天却在苏梓桑这里吃了瘪。
苏梓桑还是用那副带着歉意的笑容回答道:“这位姑娘,真不好意思,小店每人每天最多只能买一匹绸子。姑娘气度不凡,想必也是十分明理之人,定能和这位何小姐一样,体恤我等做小买卖的不易。”
虽然这位叫姜巧巧的看起来和“体恤”的明理之人不太搭边,但苏梓桑看出她有意要与何慧攀比,便故意强调何慧体恤人。
这样不仅抬高了何慧,让她听着舒服,还能向姜巧巧施压。
她要是不想输给何慧,就肯定不会为难苏梓桑。
同样是不卖第二件,但她对何慧和对姜巧巧,使用的是两套完全不相同的话术。
果然,姜巧巧一听这话便没再强求了,但脸上的表情却委实不好看。
苏梓桑是做生意的,自然不能让客人进门来受气,便安抚道:“姑娘不妨再看看我店里的成衣,穿上这成衣去放花灯,一定是人群里最打眼的呢!”
说着便挑了一件鹅黄色的衣服,展示到姜巧巧的眼前。
姜巧巧原本对此意兴阑珊,因为她们的衣服一般都是裁缝量体裁衣后,量身打造的,所以对成衣并不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