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婶指着巷口,“你出了巷子往街对面看,斜对着咱们巷子口的也有一条小巷,最里头那家就是做泥瓦匠的,你和你男人只管去找,便是他出去做活了也不要紧,他家老的少的都是做这营生的,找谁都行。”
得了消息,孟晚与宋亭舟便去找人,泥瓦匠家的二儿子在家,得了活计二话没说就拿了家伙事过来,这点活计人家一上午就做完了。
下午孟晚没出去,宋亭舟独自去马市看马,他对此经验全无,干脆花钱雇了个马车车夫装作是同伴陪他前往。
因着只是拉车用,对别的都不太看重,车夫便挑了匹青壮马匹,花了三十四两银子,这马性格温顺脚力好,他还教了宋亭舟怎么骑马。
但这种东西一日两日难以学会,宋亭舟干脆雇了他教自己十日功夫,等他上下学熟练了,便也能自行骑马驾车了。
买了马便要配马槽,家里日后做买卖要用的石碾子干脆也一并买了,两样东西加一起又花了一百多文。
府城这点比镇上好,虽然消费高些,但想买什么基本当日都能买到。
家里养牲口难免味大,院门口的草棚子便又重新腾了出来,当马厩,宋亭舟将石槽挪进去,又挑了些较粗的木柴围成简易的栅栏。
石磨则放到厢房外面,院子里的空地上,这东西不怕风吹雨打,放在哪儿都没事,但干柴却不能就那样放着,不然下雨都得浇湿。
宋亭舟干脆给马买草料的时候直接买了一车茅草回来,又去木匠家里寻来几根木头桩子,趁着有空在家重新搭了个堆木柴的草棚,还特意续长了些,若是往后想养些鸡鸭也能在旁边搭架子。
常金花和孟晚做好了菜,一直等着黄挣的音讯,直至黄昏时刻他才回来报信,说是被留下了,过来取了行李就要走了。
宋亭舟劝他留下来在家里吃了饭再走,常金花做为长辈又嘱咐了他几句贴己话,那套被褥也让黄挣带走盖着用。
如此宋家三口人重新在昌平府安了家,白日里宋亭舟入府城受业,常金花和孟晚就往家里添置东西,抽空在院子的空地种着随手吃的青菜葱蒜等。
府城教学内容丰富,夫子最次也是秀才,大半都是举人,除了教导四书五经、诗词文赋外,礼仪规范、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九章算术等君子六艺皆包括在内。
宋亭舟现在最要紧的就是骑。
府学内练习骑射,上下学车夫再接着指导,熟悉了一段时日后,宋亭舟已经能卸下马车车厢,独自骑马去上学。
家里从木匠铺子订的桌椅板凳等也都被一一送来,这段时间他们钱动的厉害,也是时候支起买卖来了。
临街的窗户对扇打开支好,里头还是靠窗放着一扇桌子,窗户旁是改的小门,供人进出堂食。
厢房里通透敞亮,整齐摆放了六张桌子,勺子筷子都擦洗干净放进竹筒里备用。
孟晚重新画了张招旗挂在窗口,与镇上招旗不同的是这次宋亭舟还题了字上去——
爆竹在小店门口噼里啪啦作响,清晨的城西早已有工人开始忙碌,各类早食铺子也传出香味,爆竹的响声吸引了大部分人的目光,孟晚端着两盘剪成小块的油果子扬声招呼。
“好吃的油果子免费试吃!”
还是同样的招数,油果子的价格却比镇上涨了一丢丢。
“四文钱一根十文钱三根,豆腐脑三文一碗。”卖的虽贵,但量也实惠,一根大油条便够孟晚吃的,城西清早做苦力的工人最多,一碗豆腐脑两三根油条,连宋亭舟都能吃饱。
没办法,府城的东西卖的也贵,若不跟着涨价,就算不亏本,也赚不上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