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乎油管上迅速产生了一批“内容搬运工”,这些搬运工将电视上的内容录制下来,简单剪辑之后就上传到网站上。
电视上的精彩的内容在互联网上得到二次传播,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媒介,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使得很多盗版内容上传后产生了比在传统媒体上更为强大的影响力。
在美国这样一个有完善版权保护法律的国家,这种行为风险极大。
如果用户上传的视频内容用了有版权保护的素材(主要指音乐或者视频的片段),那么版权方可以告平台侵权。
所以“内容搬运工”会给视频网站带来了很多诉讼问题。
但是这种“擦边的做法”却使得YouTube在短期内不仅丰富了平台的内容、而且快速的获取了流量,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最初的谷歌对于YouTube东抄抄西凑凑的这个做法一直是鄙夷的态度,但是到了一年后,YouTube的市场份额超过了50%。
这下谷歌再也坐不住了,于是以了16.5亿美元价格收购了YouTube。
当秦少言提出“内容搬运工”这个方案,弗雷德心中十分的纠结。
这个方案确实让人心动,但是风险也很高啊。
左思右想之下,弗雷德也拿不定主意。
于是他召开了股东大会,把泰勒和戴维斯请了过来。
泰勒听完秦少言的方案顿时觉得头疼,十分无语的说道:“你们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个?”
秦少言理直气壮的回答道,“因为这个方案会涉及到重大法律风险,你们作为股东有权知道公司的情况。”
泰勒恼火的说道:“我宁愿不知道。”
秦少言笑了笑,想装糊涂绝对不行,既然你们给网站投了钱,就等于上了船,出了事谁也别想下去。
“给这些搬运工的资金不能走公司的账,所以要以别的名义转出去。”秦少言认真的说道,“涉及到公司账目的问题,还是要和股东交代清楚,我可不想被你们怀疑做假账。”
泰勒叹了口气,对比法律问题还是账目问题更重要。
他和微软的副总戴维斯对视了一眼,随后问道:“这个方案要花多少钱?”
“一个视频一美元。”秦少言回答道,“这些人不在美国本土。”
泰勒点了点头,“那就做吧!”
有了风投的点头,弗雷德马上开始着手准备,联系外包团队。
当然素材得有YouTube这边来提供,将录制下来的电视节目刻录成光盘,然后装入航空邮包中邮寄给外包团队。
这样好处是视频内容提前被筛选过,每个外包团队获得的素材不同,避免了他们自己寻找素材和其他团队撞车,造成重复上传。
搬运工这招虽然管用,但是得时间长了才能看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