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把桌子上的情报文件收拾了一下放入了匣子里,长孙无忌已经推门而入了。
长孙无忌进了房间,恭敬地跪倒磕头,张恪却并不阻拦,任由他行了三跪九叩之礼之后,才让房玄龄把他扶起来。
“无忌,别来无恙啊。”张恪微笑站了起来,走到长孙无忌身边,一把抱住了他,用力拍拍他的后背。
没办法,这也是大舅哥,看在无忧的面子上也要好好对待。
长孙无忌身子僵住了一会儿,后来才轻轻碰了碰张恪的后背。
房玄龄自然知道这里面的微妙,却站在一边没有点破。
“多谢王爷宽宏大量,无忌无地自容。”长孙无忌挣脱开来,向着张恪深施一礼。
“好了,不用多说了,这些时间你和舅舅在长安城里辛苦了,我们大家都看在眼里。”
张恪伸手扶起他,“咱们坐下来说吧,这次有什么重要消息,竟然要你冒着危险亲自跑一趟。”
好吧,危险是不存在的,几个城门的守军现在除了没有换旗帜,早就已经变成了张恪的人了,长孙无忌出城自然不会有事。
长孙无忌的胖脸一下子严肃起来,“王爷,我此番出城,其实是替代王来求一个恩典,允许他到终南山出家修行。”
张恪一听就明白了,杨侑肯定坚持不住了,这样的恩典其实就是求一个活命。
“无忌,其实代王大可不必如此,他才十三岁,还是个孩子,而且我与如意公主有婚约,轮起来他得叫我一声姑父。
他献出长安,避免了一场刀兵之灾,既减少了人员的伤亡,又避免了京城受损,这是一件大功德的事情。
于公于私,他都做得很好,我没有任何理由会加害于他。
无忌,你可以跟代王说清楚,他献出长安之后,天下之大他随处可去,不会有任何阻挡。不过我倒是更希望他能潜心学习,将来为国出力,做一个有利于国家的人才。”
听他这么说,长孙无忌的脸色变了几变,张了张嘴终于还是闭上了。
“他若是不信,你可以代我与他签订书面契约,并且公之于众,看我张恪能不能容下他杨侑,让世人和史书共同来监督我。”
张恪真的没拿杨侑当回事,说破大天,毕竟是个孩子。
听他这么说,长孙无忌知道他是真心的,心里倒是有些感动,不过想想张恪对他们长孙一家的作法,这个倒是他的作风。
“王爷,如果是这样的话,估计明天长安城就会有准信的。”长孙无忌微微一笑,“李纲先生这几日一直在皇宫里陪代王下棋,据说代王棋艺增长很快。”
张恪一听就明白了,献城这件事情里李纲是出了大力的。
“既然如此,我这就返回长安复命!”长孙无忌得了准信,准备立即返回。
张恪伸手拦住他,“无忌不必如此匆忙,你且在此稍候片刻,我亲自给代王写一封信,打消他的顾虑。”
房玄龄急忙上前把长孙无忌带到一边喝茶,顺便打听一下长安城里的一些具体情况。很快长孙无忌连夜返回长安城,立即向代王和李纲报告了张恪的意思,把张恪的亲笔信送给了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