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脑海中浮现出义学中先生的教诲,

    “士当为国者,需胸怀天下,笔下皆有江山社稷。”

    念及此处。

    王猛提笔撰写,

    【夫国之兴亡,关乎天命,亦在人事。

    自古帝王,或以贪暴失国,或以懦弱失权。

    然究其本,莫不因小失大,积弊成灾。

    观古今,亡国之迹源于七策。】

    如此回答,不可谓不大胆。

    但王猛心中笃定,唯有正面作答,剖析亡国之根本。

    方能让陛下见识我寒门士子的胆识。

    王猛笔锋微顿,随后以行云流水之势,将亡国七策一一铺开:

    【一曰,君无道。

    君为一国之本,君不正,则臣不忠。

    上不明,则下不清。

    国之将亡,必先奢靡成风。

    士不务实学,农不重本业,工不计成本,商不恤信义。

    朝纲废弛,官吏贪墨,赋税繁重,民不聊生。

    外戚干政,奸佞当道,贤者退隐,能者远避。

    是以民心涣散,国脉将断,此亡国之道也。

    臣以为,君王若欲亡国,当行此数端:

    一曰远贤近佞,二曰奢靡无度,三曰重敛暴征,四曰耽乐怠政,五曰轻农重商。

    如此行之,不出十年,天下必将大乱!】

    王猛手握毛笔,刚欲再落笔,却在即将触碰纸面的瞬间猛然停住。

    其目光落在试卷上那四个大字,眉头轻轻皱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