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杨铭在许莹脸上吻了一下,“你别担心……”
“奴家当时都差点冲出城门了……”许莹说,”那个皇太极真阴险,居然设下这种埋伏……“
“兵不厌诈嘛……”杨铭想起了皇太极跟他说的古人名言,心说你冲出去干嘛呀,那不是添乱吗?
“哦,许莹,上次给你的枪……”杨铭想起许莹有枪,“你试用过吗?”
“奴家哪里会用……”许莹带着一丝幽怨,“那枪跟鲁密铳又不一样……“
“鲁密铳?”杨铭奇怪地问,“你知道鲁密铳?你用过?”
嘉靖二十七年(1548),明军在收复被倭寇及葡萄牙人侵占的双屿(今浙江鄞县东南)战斗中,俘获了一些善于制造火绳枪的日本人及部分火绳枪。由马宪、李槐等人,学习了制造火绳枪的方法,并在其基础上,加以研究改进。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造出了“比西番尤为精绝”的中国第一批火绳枪,而且手笔极大,一上来就是一万把,由此可见当时明朝对军队装备火器的重视程度。
大约在同时,鲁密国(今土耳其)派遣使者朵思麻到中国进贡火绳枪。中国明代著名火器专家赵世祯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给皇帝呈上了《用兵八害》的条陈,建议制造鲁密国进贡的番鸟铳,经兵部议交京营试制。
赵世祯唯恐京营“制造打放两不如法”,就登门求教朵思麻,详细讲解了制造和使用方法,并自己出资(赵世祯时任从七品衔的中书舍人)召集工匠进行试制,终于在万历二十六年创制了比鸟嘴铳射程更远的火绳枪,称之为“鲁密铳”。
这种铳枪管长度在2米以上,重量6至8斤,射程远(150米),威力大,在结构上更优于鸟嘴铳。故《武备志》说:“鸟铣,唯鲁密铳最远最毒”。同时还研制出当时最新式的火器“掣电铳”和“迅雷铳”,前者兼具西洋铳和佛郎机的优点,后者并有鸟铳和三眼铳的长处。
万历三十年六月,赵士祯研制的火器通过兵部、工部、刑部等部门官员的试验。会审报告建议皇帝将赵世祯“所制车铳式样随发京营,依法成造,责令官员加以教演,传示各边,以究其防边制虏之用”。
但是鲁密铳因为打制极难,造价昂贵,并未在明军中大规模装备。是以杨铭听到许莹说到鲁密铳,感觉有点惊奇。
“鲁密铳,奴家以前见过,也算是极尽精巧了。”许莹说,“但是将军所赐的短铳和手铳,较之鲁密铳,其精巧程度简直是天上地下……”
那是自然了。这hk416步枪和格洛克19手枪,就算是在杨铭穿越之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制不出来,甚至包括一些人口十亿以上的大国。
“许莹,今晚我教你用枪……”杨铭说,“咱们现在就去。”
“真的?!”许莹一双桃花眼闪着光亮,“这枪用起来难么?”
“不难,比鲁密铳简单多了。”
杨铭在美国的时候,经常看到一些十几岁的女孩——其中也不管中国女孩来靶场学枪。哪怕是从未摸过枪的,只需教练讲解示范一下,都是拿起枪就射的,其准确度甚至还不错,哪有什么难的。而且女子心细、镇静,刚开始练射击的时候,往往成绩比男子要好。
将军府的院子很宽,东西向约有五十来步,约70多米宽度,虽然比起那些规格更高府第动辄一二百米的宽度有所不如,但也算是深宅大院了。
只是这后院之中,假山亭台、池塘花圃等设施占了很多地方,没有直通东西院墙的空间。杨铭带着许莹转了一圈,找到一块三十来米的空间。
“就这吧。从这儿对着院墙打……“杨铭搂着许莹说,“我去弄些沙袋来,在墙边堆满了,免得子弹穿墙出去伤到人……“
“能打穿墙么?”许莹惊讶地问。
“这……小心为上吧。“步枪子弹能击穿近20厘米厚的混凝土墙,这明代的青砖墙能打穿多厚的,杨铭也没试过。
二盏应急灯的交叉光照之下,许莹端着步枪凝神聚气地瞄着前方的木靶,杨铭站在她的身后,双手搂着许莹的腰身,给她调整射击姿势。
“表尺距离调整好,对着准星,三点一线瞄准靶心……”杨铭贴在许莹耳边给她讲着射击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