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里芬说着,从旁边的包里取出了一些东西,是一张被折叠了多层的地图。
“说起来,这次我正好想和你谈点事。”
“谈点事?”
“我知道你最近忙得不可开交,这次正好趁这个机会和你说清楚。不过要记住,这是机密,千万别告诉别人。”
施里芬用手指放在嘴边做了个噤声的手势,然后展开了那张地图。
“这是地图吧。”
而且,是一张标注了复杂符号和线条的欧洲地图。
不用看,汉斯也知道这是什么。
这是战争计划的草稿,虽然还处于构想阶段,但已初见雏形。
施里芬开口了:
“我问你,如果三国同盟和法俄同盟之间爆发战争,身处两线作战困境的我们德意志帝国,应该如何应对呢?”
......
施里芬计划(SchlieffenPlan)。
这是杰出的战略家施里芬从1905年开始构思的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战争计划。
施里芬将自己的经验、才智以及毕生精力全都倾注在这个计划中,因此细节上十分复杂。但如果要尽量简单明了地概括,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如果三国同盟和俄法同盟之间爆发战争,德国极有可能同时在西线与法国、东线与俄罗斯开战。
2.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德军计划绕过法国的防线,通过比利时迅速击溃法国。
3.俄国方面则依靠与奥匈帝国的合作,以最小兵力牵制。
4.在击败法国后,动用全部力量占领圣彼得堡,击溃俄国。
5.最后的胜利和利益!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精密计划。
而在实际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军方也的确认为德军会从阿尔萨斯-洛林方向发起进攻,因此施里芬计划成功击中了法国的弱点。
‘当然,这只是在战争真的能如德国计划进行的前提下。’
但现实从来不会完全按照计划发展。
再完善的作战计划,一旦战争爆发,也会瞬间化为一纸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