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不想以这种方式被逼着出战啊......”

    1913年8月28日。

    埃森海军上将在旗舰“甘古特”号上沉重地叹了口气。

    这也难怪,因为此刻的波罗的海舰队几乎是在主动步入敌人的陷阱。

    埃森上将当然明白这一点,所以尽管尼古拉二世因彼得格勒遭受轰炸而怒火中烧,下令舰队立即出击,他仍然以需要准备为由尽可能拖延时间。但正如目前所见,现在已经到了极限。

    昨天,德国第九集团军乘坐运输舰在梅梅尔登陆,迫使在东普鲁士苦苦支撑的伦宁坎普第一集团军开始撤退,这更加剧了对波罗的海舰队尽快出战的压力,使得埃森再也无法以准备不足为借口拖延时间。

    ‘更何况,我的处境也已今非昔比了......’

    问题的根源在于埃森的出身。

    正如他的名字“尼古拉·奥托维奇·冯·埃森”所示,他是一名波罗的海德意志人(Deutsch-Balten)。而自战争爆发以来,德意志血统的身份使得波罗的海德意志人的地位急剧下降。

    事实上,在此之前,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民族主义情绪已经在崛起,波罗的海德意志人早已受到俄罗斯帝国主流斯拉夫贵族的不信任。而战争的爆发无异于雪上加霜,连埃森上将也无法置身事外。

    尽管埃森家族在过去两个世纪中一直守护着俄罗斯的海疆,家族中曾有多达七位成员获得了光荣的圣乔治勋章,以示他们对俄罗斯帝国的忠诚与奉献,但这一切如今似乎都已变得微不足道。

    这对埃森上将来说,实在是难以释怀的屈辱。

    而德意志海军不断加剧的挑衅,更让他本就岌岌可危的地位更加不稳,最终,他和波罗的海舰队不得不驶出港口。

    与在芬兰湾入口,与早已在那里等待的海因里希王子及德国波罗的海舰队决一死战。

    ‘胜算恐怕不大吧......’

    除非幸运女神站在自己这边。

    仅就战列舰的战力而言,俄国波罗的海舰队除了四艘“甘古特”级战列舰外,其余全是老旧战舰。而德国波罗的海舰队却拥有六艘“腓特烈”级战列舰和六艘战列巡洋舰。

    “能做的,也只能尽力而为了。”

    埃森上将重新整理了一下帽子,再次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身为俄罗斯帝国的海军上将——

    无论如何,当战斗成为唯一的选择时,他只能如同埃森家族的男子那样,毫不畏惧地直面迎面而来的怒涛。

    ......

    “海因里希上将,水上侦察机发现了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目前正从我方舰队的三点钟方向接近。”

    “有‘甘古特’级战列舰吗?”

    “是的,旗舰‘甘古特’号,以及二号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三号舰‘塞瓦斯托波尔’号、四号舰‘波尔塔瓦’号,全部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