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郝利并未满足于此,在山上呆了两个冬天,存了2万块钱之后,他便将车队交给了那个同学的父亲打理。
而他自己,则是带着钱来到山下租了五间平房,搞起了锯房子!
锯房子,是林场人对木材初加工小厂的形象比喻。这类的小厂子一般都是在平房里,放上几座电锯,把圆木进行粗加工,加工成固定尺寸的板条或板方。
要知道,一样都是生产用的木材原料,有这道粗加工和没有这倒粗加工,可就差了远去了!
经过加工之后,成方和成板的木料再卖给家具厂和地板厂,价格可就涨了一倍!
而且方方正正的木料可比圆滚滚的圆木方便,一车可是能多拉好多好。
就这么着,一个小小的锯房子在一年之后又变成了木材加工厂。再一年之后,又更进一步变成了地板厂!
这个时候,已经是一九九六年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越吹越暖,全国各地的城市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楼房拔地而起,越来越多的人住进了宽敞明亮,自带暖气的楼房。
进楼房要装修,装修要用家具用地板,郝利的地板公司也就越来越火。
最火的时候,生产订单都排到了五个月后!
要知道,那个时候郝利的公司已经是有二百多人的规模了。放在当时,这可就不小了。
这事儿要是放一般人身上,肯定会在每天纯利进账过万,数钞票数到手软中。或者是穷小子有了钱,开始纸醉金迷的享受中迷失。
但是,当时年仅二十五岁的郝利,却看透了更加广阔的未来。
既然新房装修能让自己的厂子这么火,那那些房地产开发商得赚成什么样儿?!
琢磨透了这一点,有了社会经验和人脉,也有了资金的郝利正式踏入了房地产行业。
第一个楼盘,第二个楼盘,第十个第一百个……
从九七年开始,这一干就是二十年的时间。
在这二十年里,郝利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集团,甚至是房地产品牌。
身价也从刚刚进入房地产时的200万,积累到了近二百亿。可以说,郝利就是那个时代,先富起来那一拨人里的典型。
但是时代会成就一批人,也终将会将他们淘汰。
在近些年房地产行业走低的大背景下,摊子太大的郝利却不得不做出刮骨割肉般的转型。
在连续十五个楼盘收益不理想之后,终于将商业地产项目叫停,转而发展起了旅游地产。
听到郝利端着酒杯微微叙述着自己的经历,脸上的表情从豪迈变成无奈,李凡愚也是一阵唏嘘。
他将手里的酒杯放下,对郝利抱了抱拳头,“郝总的经历,真是够写一部体现时代变革的小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