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大奶–奶正在掐胡兰兰的人中,看见孔秀芝进来,她用手背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对孔秀芝说:“你这媳妇儿怀得是个逆生子(正常的婴儿头部朝宫口出生,逆生子则是反过来,双腿朝着宫口),生起来挺难,得把她弄醒,我用剪刀,把她下面稍微给剪开点,这样让她用力,就好生许多。”
孔秀芝也没废话,照着胡兰兰的脸啪啪打了两巴掌,直打得她虎口都震麻了,胡兰兰这才慢悠悠的睁开眼睛,一睁眼就痛的大哭大喊。
孔秀芝就说她:“嚎什么嚎!有那嚎得劲儿,不如留着生孩子!”
“妈,我不行了,我快死了,我不生了,好痛!”胡兰兰呜呜咽咽的哭。
“年纪轻轻的,说啥死不死的,你有想过生你的父母,你的兄弟姐妹?你要是死了,他们得多难过。”孔秀芝板起脸训她,“你乖乖听话,不要再说话浪费力气,听你牛大奶–奶的指令,用力把孩子生出来,这样就不痛了。”
此时牛大–奶–奶已经拿起在火上消过毒的剪子,给胡兰兰侧剪了一个口子。
胡兰兰早已痛得生不如死,被剪子剪了,她也感觉不到多大痛楚,只等牛大–奶–奶喊了一声用力,铆足全身的劲儿用力生。
孔秀芝紧紧握住胡兰兰的手,胡兰兰因为用力过度,十只手指掐进她的肉里,把她胳膊掐出了血,她也浑不在意,眼眶红红的安慰胡兰兰,“没事的老三媳妇儿,孩子已经露脚了,再加把劲儿就出来,等孩子生出来,妈给你煮红糖鸡蛋,熬小米粥吃,保管让你吃得饱饱的。”
本来奄奄一息的胡兰兰,忽然听到婆婆要给自己煮好吃的,顿时来了精神,配合着牛大–奶–奶的动作,几个深呼吸用力,牛大–奶–奶很快发出一声惊呼:“出来了,孩子生出来了!”
胡兰兰身体一松,精疲力尽地倒在床头,刚想问生的是男孩女孩,却看婆婆脸色不对,一下子就慌了,“妈,该不会是个丫头片子吧?这孩子咋不哭呢?”
牛大–奶–奶回答说:“是个闺女儿,可能是在肚子里憋久了,憋闷气儿,一时半会儿哭不出来,等我给她打打她屁股,看看她哭不哭。”
牛大–奶–奶说着,把手里脸色都已经憋青的婴孩倒了过来,拎着她的小脚,在她屁股上轻拍了两下,那婴孩微微动了一下头颅,却没吭声。
此时孔秀芝看着牛大–奶–奶手里那个猫儿一样大,闭着眼睛的婴孩儿,心里有个奇异的感觉。
前世的时候,老三媳妇难产生下来的女儿就这样不哭不闹,大家还以为她是个哑巴,直到她快满月了开口噢噢两下,大家才知道她原来会讲话。
原来这丫头从出生开始就不哭不闹,只有饿了、渴了,尿了、撒了,才会不停的挣扎扭动,表达自己短意思。
后来渐渐大了,这丫头翻身、长牙、说话、走路都比别的孩子快,学习课本知识更是举一反三,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可这丫头,似乎从记事以来,总跟赵胜利亲兄弟的小女儿赵宝儿干仗,不是抢赵宝儿的东西,就是想方设法的欺负赵宝儿。
两人长大以后,她还抢赵宝儿的男人,结果被人始乱终弃,落下残花败柳,被村里人嗤笑的下场。
后来她又在官场上贪污受贿,被人举报锒铛入狱,不过三十岁的年纪就死在了牢中,命运十分坎坷。
而那个赵宝儿,却是福星高照,从出生开始,赵家的好事一直不断,家里人升职的升职,赚钱的赚钱,不但家里红红火火,就连自留地里种得庄稼都比别人好。
那个时候大家都夸赵家福气好,祖上烧了高香,殊不知,是这个叫赵宝儿的丫头带来的好运,但凡对那丫头好点的,总能遇上好事儿。
这种好事儿,可是孔秀芝亲眼见过,亲身体验过的。
前世孔秀芝年老住养老院,无法动弹之时,她的两个女儿没少过来看她,给她念故事书听,或是放电视看,那时候她最喜欢看得,听得,是五六七十年代艰苦岁月奋斗的故事。
犹记得有一次陈莲没带故事书,电视里翻来覆去就是抗日神剧,她没心思看,陈莲不得已,用手机从某个网站找了一本年代文的,念给她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