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之后,孙氏对陆琰的态度那简直就是急转直下。
之前就算多少有些不喜欢,在外人或是老爷面前,她还是会对陆琰关心一二的。可是现在,孙氏就算心情超级好,在见到陆琰的时候,高兴的表情也要淡上三分。
因为孙氏心里觉得,陆琰过来,就是专门克她的孩子的。
自打陆琰过来之后,苏音就整天魂不守舍围着他转,还烫伤了手。而苏启呢,陆琰刚过来就压了苏启一头,处处都比苏启出彩不说,过了年后苏启还因为陆琰告状而被罚跪了一晚上。
因此在讨厌陆琰这方面,孙氏是特别认真的。
为了防止苏音陷入太深,孙氏在五六月的时候就给她定下了一门亲事。
对方是个秀才,县内乡绅人家的孩子,二十来岁年纪,比苏音大不少,但是人长得清秀俊朗,孙氏做过调查,说是品德也不错,为人没有沾花惹草的习惯,还对长辈特别孝顺。
这家室人品,都跟苏音配得上。两家虽说不是世交,但是也常有来往,互相都看对方很满意。
苏音虽说不是什么十里八乡都有的才女,但她是读书识字的,而且父亲是当官的,家里条件很好。
况且她长相柔美,为人大方,这也是她未来婆家人都知道的。
这时候对女子的文学或是身高方面没太大的要求,就要求长得不错家室不错,品德不差就是很好的条件了,有时候长相还在次要,最要紧是是家室跟品德。
苏音这样的条件,真的已经是县里数一数二的了,所以这两年来,许多人都有来苏家走动表示要给她做媒,而孙氏最近才点的头。
如今苏音是十四岁,孙氏跟人家定的原本是十八岁再嫁人,毕竟她年纪太小了孙氏舍不得放人。
结果对方家庭觉得自己的儿子大了,将来还要继续考科举,先把婚事定办了,家里也能够安心一些,最后双方都做了妥协,就让苏音满十六岁再嫁过去,时间就定在秋天。
苏音算了算,天下大乱,男配参军出场大概就在夏天,但是秋天开始就打硬仗了,所以算下来,再过两年她那所谓的未婚夫很可能早就带着一家子人逃难去了,或者已经参军。
所谓订婚,也就是订个热闹,按照书里的剧情来看,苏音结婚是不可能结婚的。
但是为了让苏音能够绝了对陆琰的幻想,孙氏对苏音的婚事不可谓不尽心。
而婚约者的父母对苏音这个未来儿媳也很满意,所以这亲就暂时口头定下了。
为了让对方家庭的公子也安心,孙氏就想了个办法,在家里办场小宴会,多请一些县内玩得好的人家,到时候小姐公子们都到场,但是在不同的地方举办宴会。
苏母想要安排男方在远处悄悄跟苏音打个对面儿,看上一眼,都满意的话,大家也放心。
这虽不是什么约定俗成的规矩,但许多人家都这样,媒婆在给人安排好了亲事之后,有说想要见一面的,都有这样那样的办法。
然而苏音听说还要这么麻烦,知道结局的她只觉得这很无用功,所以特别反对。
孙氏见她如此反抗,只觉得苏音肯定是对陆琰有情,所以一定要让苏音跟对方见一面。苏音最终反对无果,不同意也只能被强按头。
最后宴会还是如期举办起来了,她跟男方见面那日,算来差不多也是陆琰到这个家的一年后了。
一年时间匆匆而过,苏音还真是都不得不感叹时间过得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