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问题。”古小小满口答应下来。
她觉得,有白锦瑟和杨慎行这两个高智商的人在,什么资格不资格的,根本是信手拈来,不在话下。
“好。”赵捕头站起身子。
白锦瑟一行三人谢绝了他的相送,大家各自回去休息暂且不提。
第二天辰末巳初时分,三个人准时来到建邺城县衙门口。
向门口的捕快表明身份后,得了吩咐的捕快很快将三人领到了赵捕头办公的地方。
白锦瑟往屋内看去,赵捕头穿着官服坐在书案后方,很是威严,与昨天晚上那个和蔼可亲的样子完全不同。
赵捕头走了出来,对着三个人道:“你们随我来吧。”
白锦瑟她们又跟着赵捕头来到隔壁的一个房间。
赵捕头敲了敲门:“简师爷。”
房内有人应道:“进来吧。”
四人走进房内。
赵捕头毕恭毕敬地走到书案前:“简师爷,这就是古康河推荐来的三位年轻人。”
“哦?”书案后面那个被称为“简师爷”的人抬起头来。
白锦瑟看到的是一个四十多岁年纪的中年男人,蓄着山羊胡,手上拿着一把折扇,看上去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子。
简师爷也打量着面前的三个年轻人。
站在左侧的男子,身材修长,面容俊美,唇红齿白,眉清目秀,一袭青衫飘飘,恍若玉树临风,风流倜傥。
站在中间的女子,虽然穿着一身朴素的道袍,却遮掩不住她灵动的气质。她眉如弯月,眼眸清澈宛如湖水,整个人不施粉黛却清丽脱俗。
而最右侧的女子,稍微圆润的脸庞轮廓清晰,犹如精致的瓷器,白皙细腻。而微微上扬的嘴角,流露出淡淡的柔美与善意。
“你们想要获得查案的资格?”简师爷出言问道。
白锦瑟回答道:“是的。”
简师爷摸了摸山羊胡:“这样吧,我这里刚好要断一桩家长里短的杂事,你们就代我断断案吧。”
说完,简师爷便唤来书吏,并将状纸递给书吏。
书吏接过状纸,朗声念道:“今有赵一、钱二、孙三、李四合养一头耕牛,某晚,耕牛失踪。”
“经县衙捕快查探,耕牛为四人中的一人深夜牵走。对四人分别进行询问时,有以下答复。”书吏继续念道,“赵一说他没有牵走,钱二指认是孙三牵走的,孙三指认是李四牵走的,李四说他没有牵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