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字画小说馆>穿越>秦·君临天下 > 第346章 嬴政驾到
    赵迁献城降秦之后,白宣命众将率军四处扫荡赵军残部,至秦王政十三年八月,大将王蒙恬李信率军攻占云中城,赵国云中郡被大秦夺取,鉴于云中郡在北部边防中的重要地位,白宣奏请嬴政依旧在云中设郡,大秦北地三郡扩充为北地四郡。至此,赵国除了代王嘉所占代郡今河北蔚县西北、雁门郡之外,赵国五分之四以上的国土军被大占据,赵国已经名存实亡。

    大秦灭赵之战看似简单,所用时间也不算长,从秦王政十年首次攻赵开始至秦王政十三年八月为止,所用时间也就是四年,这期间清军五次攻赵历经百战,几乎没打过什么败仗。反观赵军则是一败再败,即使让名将李牧挂帅也没能扭转赵危局。表面上看来是因为秦军彪悍异常,军队战力冠居各国之首,但事实上大秦为灭赵所做的准备工作之充分,付出代价之高昂是各国所无法想象的。别的不说,为了不让各国合纵抗秦而用于贿赂各国高官君主的钱财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而且其中有一半是从嬴政的小金库少府内支付的,以至于灭赵期间嬴政的三位王妃一直都没有增添新衣裳和新首饰,除了必须的庆典,嬴政连大型的宴会都很久没有举办了。

    但是,秦军将士却从不缺乏物资给养,即便是跨过浮沱河,攻到信都之前赵国遇到天灾,攻赵秦军都能吃饱肚子而且基本可以保证每十天吃一次肉喝一次酒。在这个什么效率都很原始的时代,大秦的后勤供应这满足这一点就足以令人惊叹了。

    嬴政贿赂各国的策略很成功,再加上白宣的精心谋划,这对君臣共同演出了一幕接一幕的双簧,让各国君王不知不觉中中了圈套。正所谓付出总有回报,如今就到了大秦摘取胜利果实的时候了。可以想象,大秦得到的回报要比他付出的多很多很多,多到根本无法用数字来统计的地步。

    白宣深知,灭赵只是一统天下的第一步,甚至灭了各国也只是一大步,真正的难题不在打天下而在如何让四海归心。

    这个时代的人还不像后面的朝代那样对改朝换代抱着比较随意的态度,因为华夏历史上除了元朝和清朝是异族统治之外,其他朝代都是本族人做皇帝。说白了就跟一家几兄弟争谁当家一样,谁有本事谁说了算。老百姓当然无所谓了,反正不管谁当皇上还不都是一样完粮纳税,那新上台的皇帝为了争取民心还会出一些与民生息的律法,老百姓只要过上比前朝好的日子就没怨言。

    可是战国时期不一样,自从周天子成了摆设之后,强大诸侯兼并弱小诸侯的战争连年不断,大家虽然都是炎黄子孙,但是各有各的国各有各的君,而且谁都想说了算。打来打去最后就剩下哥七个,虽说名义上都是一个村儿的,可毕竟各家是各家,你想让别人家变成你家那别人肯定是跟你拼命的。

    最麻烦的是各家有各家的规矩、习惯,别的不说,这七家所用的文字、钱币、称东西的衡器,车车轴的宽度等等完全都不一样。虽然大家说的都是华夏语言,但是写出来的时候确实千姿百态。

    在战国时期能够当上一国国相的人绝对是奇才。因为他首先要会看会写七个国家的文字,还要懂得七个国家的官方用语,甚至还要知道七个国家的律法有啥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先别说治国理政,光是通晓这些东西就能把十个人弄神经七八个。想想看,战国时期的国相们处理起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竟然能做到游刃有余,纵横捭阖。对别家的律法,政务张口就来,写给别国国君的书信提笔就写连翻译都不用,这还是人嘛这简直就是神啊。

    有如此多的不一样存在,而且头上没有天子好多年了,列国君主早已习惯自己说了算,肯定也是不遗余力的给臣民灌输忠君爱国的思想,这都是大秦今后治理天下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