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知道,随着太平洋战争的持续,日军在东南亚取得的胜利会逐步丧失,日军最终终究是会把关东军之中的精锐部队抽调走的。
等到那个时候,华北地区的工业水平应该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够在有效发展的同时,对日军形成战略优势。
反正,张浩只需要在日军被苏联红军进攻前发动进攻就行了。
这样不仅不用付出巨大的牺牲,还能保全东北的工业,何乐而不为呢。
随着方针被敲定。
各部队继续发展。
当然了,虽然现如今不对东北的关东军发动进攻,但有些事情却是要开始布局了。
那就是,扶持东北的抗联。
.........
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是我国东北地区的抗日武装,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
抗联的高级将领,全是我党人员进行担任的,所以,抗联是由我党领导下的武装这一点,毋庸置疑。
早在1931年,我党便是派出了很多干部前往东北,领导抗联抗击日寇。
只是,随着红军长征开始,抗联和我党便是失去了联系。
直至张浩带领的冀西军区崛起,华北地区的敌我形势发生逆转后,我军需要提前对东北开始布局,这才重新和抗联取得了联系。
而因为八路军的历次漂亮战役,抗联也是再次回归到了我军的战斗序列之中。
不过说实话,东北毕竟不是华北,日军在东北的统治力度相当高,抗联在东北的生存,可谓是异常艰难。
因为我党和苏联的协议,抗联也是得到了一些补给,日子倒是比原时空要好上不少。
众所周知,从华北去到东北,或者从东北前往华北,有三条路可以走,分别是山海关、喜峰口还有古北口。
但实际上,这三条路,是走大军的,属于是大道。
而除了这三条大道外,自然是也有一些小道。
这些小道虽然小,但一次通行个百十人还是没有问题的。
而且,因为这些小道过不了大军,日军也不会进行重点防护。
而这些小道,便成为了东北抗联接受华北地区援助的重要通道了。
这些物资和武器弹药,算是解了抗联的大难题了。
也是因此,抗联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挡住了日军的扫荡,并且有所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