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说法是朱允炆他自焚于皇宫之内。”
“也有说他跑到海外去了,这个说法还有所谓的证据,就是后面郑和下西洋的事情。”
“据说朱棣为了找到朱允炆的踪迹,派郑和开拓商路,其实只是为了给找朱允炆这件事情打掩护。”
“不过人没找到,这个下西洋的结果倒是挺好的。”
“郑和下西洋共进行了七次,在这七次航行中,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在航行过程中,郑和船队找到了很多植物,有玉米、土豆和西瓜等。”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呀,朱棣不是从他哥哥手里得到的皇位,是从他侄子手里拿到的。】
【不过你别说,朱元璋直接把皇位传给孙子,这个做法应该也没有人能够想得到吧。】
【朱允炆最后到底是怎么样了呀?是放火自杀还是真的逃到海外去了哟?】
【我也不知道啊,那么多年以前的事情,我也没有见过,我不知道,也猜不出来。】
【郑和下西洋虽然没找到人吧,但是找到了那么多好吃的和珍贵的植物。】
【是啊是啊,好像华夏的很多食物都是从那个时代传进来的吧,反正后面就越来越多。】
秦霁岚等直播间讨论了一会儿后,继续回到烤鸭典故的话题。
“好了,刚才有一点跑题,我们继续说烤鸭的故事吧。”
“我们刚才说到,朱棣把国都从南京迁到BJ之后,带走了很多烤鸭的厨子。”
“后来在嘉靖年间,烤鸭就从宫廷传到了民间。”
“老‘便宜坊’烤鸭店就在菜市口米市胡同挂牌开业,这也是BJ第一家烤鸭店。”
“而当时的名称则叫‘金陵片皮鸭’。”
“就在老“便宜坊”的市幌上还特别标有一行小字:金陵烤鸭。”
“后来,京城名气最大的“全聚德”烤鸭店也挂牌开业,烤鸭技术又发展到了‘挂炉’时代。”
“这时的烤鸭是用果木明火烤制的,并且具有特殊的清香味道。”
“不仅使烤鸭香飘万里,而且还使得‘北京烤鸭’取代了‘南京烤鸭’。”
秦霁岚一口气把剩下的故事讲完,拿起旁边的水杯喝了一口。
【我也是刚才听山风说朱棣和朱允炆的故事,差点都忘记了刚才是在讲烤鸭的典故。】
【是啊是啊,山风讲的故事真的很有趣,那么多反转,我根本一点都猜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