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周不器,就站起身来热情的握手。
“听说你去津门了?”
“对,去那边的自行车厂考察了一圈。”
“哦?怎么样?”赵校长的眼神很期待。
周不器笑笑,“还算顺利,跟三个车厂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接下来,就看他们拿出来的样品质量了。我们会挑出符合我们要求的一款,进行量产。”
“好!做的不错!”赵校长大加赞赏。
胡校长也笑了笑,从办公桌上拿过来了一份文件,递了过来,“这个给你,是策划组的同志们对共享单车项目的一些建议。”
“是么……”
周不器接过来一看,不由得抽抽嘴角。
建议可真不少!
有三十多条!
多数比较零碎的细节,是比较普遍的商业常识。
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几点。
领导建议,先以北科、农大、北航、北大医学部、城市学院这一片紧挨着的高校为试验田,测试共享单车的市场反应。
反应好,就大力推广。反应差,就赶紧叫停。
既能减少投资损失,也能把负面影响压缩到最小。
这算是老成之见了。
还有就是共享单车的名字。
周不器上报的名字是“朋友单车”,一来“朋友”这个词比较友好,比较大众。就算不够新艳,但胜在稳妥。二来是他正在积极的推动“朋友网”,如果共用一个品牌,可以相互促进品牌的成长。
领导们给了一个提议,认为“朋友单车”的名字略显低调。
这是共享经济啊!
是国际上很多经济学家对未来社会的美好展望。
华夏这片土地上要实践出来,没有个响亮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字怎么能行?
而且以周不器提交的商业报告来看,共享单车项目的成功概率极大。
做好了,很可能会成为当下时代的国家之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