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自己怎么这么爱看呢!
故事还在继续。
苏轼的母亲和父亲先后死去……
【而在治平三年,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
【朝野之中,旧雨凋零,苏轼目之所及,早已经不是那年少时的意气风发的安详世界。】
【熙宁四年,苏轼被授为杭州通判。】
【熙宁八年,苏轼的结发妻子王弗已经去世十年。苏轼写下了《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张东水看得眼眶都红了。
这段故事笔力好强。
那种年岁的更迭,岁月的巨手无情地倾轧着个人的命运。
爱与被爱的,生死两茫茫。
孤独与寂寥,力透纸背。
【熙宁九年,苏轼在密州,想着已经七年没有见到过弟弟苏辙,他写下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元丰二年,苏轼遭遇了乌台诗案,被一贬再贬。他的人生开始了跌落……】
张东水认认真真地看着。
苏轼,年少时的意气风发,年少时的声名远播。
然后在政见的不同里,他的生命,开始了坠亡。
但苏轼这个人,实在是太坚韧了。
政治上的不愉快,全都被他化作了生活上的豁达与畅快。
最后的最后,苏轼死在了常州。
通篇看完。
张东水热泪满眶。
为苏轼一生动荡的命运而心绪起伏。
这分明就是一篇。
自己分明活了大半辈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