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镇上时,王老三给自己娘五两银子,让他置办家用,因为锅碗瓢盆什么都没有,让她再买一些米粮。
王老太太在那哭天抹泪儿的,就说五两银子不够,把王老三气的够呛,当着这么多外人的面,只能又拿了五两银子。
把王老三脸色通红,自己这娘实在是太难缠了。没办法,不给她,她就没完没了的坐在地上嚎。
这次把王静茹也气的够呛,王老太太其实是有小心眼的,毕竟这两个儿媳妇也啥也没有,没吃没喝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又不在。
要了这十两银子,在给这两家也置办点锅碗瓢盆,再买点儿米粮,凑合着度日。
等到土地种上,打了粮食就好了。
虽然他是好心,如果跟王老三挑明了说,王老三还能真把大嫂和二嫂饿着不成。
二十四拜都拜了,也不差这一哆嗦了。
建房子这几日哪天他不跟着忙,这两个嫂子也就来了一次,后来就不再出现了。
建房子,建院墙,全都是王老三求人帮忙。还花了不少的银钱。
王老三和王静茹俩人,在镇子上也买了一些吃食。王老太太领着两个儿媳家一个孙女,开始了大采购。
因为他们什么都没有,王老三媳妇看他们要走了,给每个人准备了两身衣服。
在府里不是不给他们,是因为他们总是贪得无厌。给他们就怕他们嫌少,一个劲儿的索取。
离开了府里,给他们每人准备两身衣服。把他们高兴坏了。
至于被褥,没给他们准备。王老太太,一人买了一床被褥,又买了一些布匹,锅碗瓢盆儿,加上米面。还有调料。
那锅可贵了,没敢买太大的,买了三口小铁锅。米也没敢买白米,买的全是糙米,又买了一些红薯。
红薯最是便宜,还能顶饱,王老太太一口气就买了200斤。糙米也买了300斤,一家100斤。买了这么多,店铺的老板免费给送货。
要不然还得雇一辆车。就这也没剩什么,十两银子几乎快花光了。
没办法谁让她们什么都缺呢!买好了东西几人坐上马车,在前头走,送粮的牛车跟在后面。
到了村里,东西都往各自家里搬。王静茹把他们的东西卸下来后,让车夫赶着马车去了自己家的院子。
房子里面什么都不缺,王静茹早就置办齐全了。
车夫赶着马车又回了县里,王静茹去了自己家分的那块地看了看,这地上全是草,得买一头牛回来耕地,去镇上买东西也方便。
跟自己爹爹商量好了,打算明日就去镇上买牛车,回来后雇人犁地。
王静茹家分了五亩地,多了也干不过来。
王老三没想让自己的闺女干活儿,他就是个闲不住的人,想着自己种五亩地绰绰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