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要的越多,他的亏欠感越少,最后说不定还会将亏欠变成恩赐。
可这会儿,听着她所形容的前景,他是真的心动了。
是啊,女大夫也是一部分劳动力,有她们分担了普通民众的疾病,就能有更多的大夫能分出心神来为军队。
死亡的士兵是少了,培养新兵的资源就能省下来,有这些积累了无数战斗经验的老兵在,在和敌人打起来的时候,宴国的胜算会更大。
不等皇帝开口,兵部尚书就道:“陛下,臣觉得此举可行!”
一位公主淡淡道:“父皇,儿臣也觉得,女大夫的存在十分有必要。”
有了开头的人,那些原本还在迟疑的人就像是有了主心骨,当即也一个个开口附和。
皇帝哈哈一笑:“既然诸卿都觉得可行,便依厉王妃所言吧。”
“李总管,拟旨。”
皇帝当即就颁布了圣旨,鼓励女子学医和从事与医学有关的工作,任何人都不得反对和歧视女大夫。
“谢父皇!”阮锦宁跪了下去,真心实意地表达自己的感谢。
她没什么大志向,也不想做这个时代的女子先驱者。
只是,如果能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改善一下女子的生存环境,她也不会袖手旁观。
女子已经可以名正言顺地学医了,那日后……名正言顺地读书,进入朝堂……
虽说依旧很难,却已经不是没有盼头了,不是么?
圣旨颁布下去后,中西堂涌现出了一批不收钱、甚至倒贴钱学医的女学徒。
数量足足有二百多人。
阮锦宁身为让女子学医的发起人,自然不可能将她们拒之门外。
不过,她也不是什么人都无条件收容的。她准备在这些人学习一段时间后组织一次考核,考核不通过的人就会被刷下去。
而且,她也会派人调查者这些女子的背景,背景不清白或者有搞事的嫌疑的,她也不会收。
其它医馆虽然没有中西堂所面临的情况那么夸张,却也有不少适龄又对医术有兴趣的女子上门求医,各家医馆都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了一定的措施。
可以肯定的是,普通的医馆肯定不可能无条件地养着一群什么都不会的姑娘,这些医馆基本上只会留下一两个人,剩下的……
因为皇帝的圣旨还挂在午门外,这些人不敢头铁地让女子们死了学医的念头,于是便对她们说:“我家的大夫不是主攻女病人的,那中西堂的阮大夫就是女子,还是闻名天下的名医,就连达官贵人们也为她的医术所折服,你们不妨去中西堂试试。”
而这,也是中西堂会涌来这么多女学徒的原因。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