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内,众考生低头跪拜皇上,被允起身后,依次落座。
试卷分发下来,考试正式开始。徐槐按例扫了一遍试题。
读到最后一题时,她顿了下,论国本之事。
国本之事不外乎储君之位,皇上这是把朝堂吵来吵去的事,编成题目。
这该如何论?皇上子嗣单薄,只有太子魏昭和景yAn王魏暻,太子生母是皇上还未举事前的原配。
景yAn王虽幼时丧母,却被家族势力强大的安贵妃认作儿子。
皇上早早便立了太子,可皇后早逝,加上景yAn王背后势力过于强大,朝堂上总有不一样的声音。
这题要写到皇上心坎上,又不能得罪人。无奈徐槐只能选折中的方法,在纸上写下,选仁德之人,选谋民生之人……问题抛回去让皇上自己去判断。
……
太yAn向西边慢慢落下,余晖洒在金碧辉煌的g0ng殿之上。
殿内所有考生都屏息凝气,等待着最后的判决。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夕yAn的最后一抹光芒也终于消失在了地平线之下,g0ng殿内随之暗淡了几分,烛火被一一点燃,为这紧张的氛围添上了一抹温暖而昏h的光晕。
终于,皇上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朕已阅毕诸君之策,亦深思熟虑徐卿之言。仁德与民生,乃治国之基石,不可或缺。今日之选,需集众人之智。”
言罢,他轻轻拍了拍手,便有内侍捧出一卷早已准备好的名单,缓缓展开。
众考生见状,心中五味杂陈,既有期待也有不安。
皇上继续道:“此名单上之人,皆是在本次科考中展现出仁德之心与民生之念的佼佼者。然,治国之道,在于平衡与调和,朕从中择优选任,以期共筑新朝之辉煌。”
内侍高尖的声音随之响起,“……赐一甲等进士出身进士及第,一甲等第一名苏州李延年,第二名琅州沈思远,第三名京州徐槐……”
“赐二甲等进士出身,二甲等第一名……”
原是探花,徐槐松了一口气,终于……终于可以做官了,父亲在天之灵,应该会为她高兴吧。
名单念完,有的人喜不自胜,有的人面sE煞白。随后,上榜的人跟着小内侍,到礼部去。
所有人穿戴好,便骑上高头大马,从正g0ng门出发,目的是郊外某处大宅,那边已经设好宴席。
游街时,无数鲜YAn的花扔进徐槐怀里。徐槐接也接不过来,抬头一看身边两位,也是同样的情况。
三人恰巧两两相对,都无奈地笑了。
自古探花郎便是容貌俊秀之人,这届探花郎收的花b其他两位多了一倍,怀里甚至都装不了,边洒边接。
好在出了京城,便没有人再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