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春秋》后,惟太史公号称良史,作纪、传、书、表。纪、传以述理而论兴衰……然公之书,详于离乱兴衰而略于典章经制……”
答完题后,秦扶清重新检查自己的考卷,内心并没有答出题来的窃喜,他在想,单是考秀才都这般难,若是家中没有石家那样的底蕴,普通人又没借书的渠道,拿什么考科举?
怪不得说寒门难出贵子。连寒门都够不着阶级固化的边,又遑论农家子呢。
把考卷用红绳封好,秦扶清示意交卷,便有外帘官确认之后,把考卷收走。
秦扶清叹口气,站起伸个懒腰,活动筋骨。考场用水啥的都不方便,他入乡随俗,去茅房放了水后,回来又用蜡烛把馒头烤热,睡前加餐,然后躺上木板,盖薄薄一层被褥,三秒入睡。
天大地大,睡觉最大。
第二日,秦扶清是被外帘官叫醒的。
“起来了,都起来了!”
他收好东西,稍作洗漱,又填饱肚子,等待放考题。
第二日的考题总算没那么多字了,只有两题。
一为律赋,二为试帖诗。
律赋以“悯生”为韵,要遵守对仗和声韵的限制,一般为四言两句八字,即限八韵。
试帖诗用五言六韵,限制以仄起格,所谓仄起格,就是第一句的前两个字用仄声,第二句的前两个字用平声,叫做“仄起平收”。
作诗要看偶得,也不是苦思冥想就能想出来的。
……
待到把两个题目全都做出,秦扶清只觉得自己头发都少了一撮,将自己在草纸上写好的看了又看,中规中矩,还算满意。
总觉得想也想不出来更好的了,秦扶清叹口气,罢了,就这样交上去吧。
有昨天考的策题,他这次考试十拿九稳。
真坐在科举考场上,他那颗连中大三元的心思都淡了不少。
全天下多少读书人摩拳擦掌以身入场,富家出身的如同过江之鲫,他空有努力没有资源,说不定哪天就栽个跟头。
不必强求。
秦扶清交卷,外帘官收卷弥封、编号,做三合字。
考生用墨笔书写,称之为墨卷,誊录用朱笔誊抄,称为朱卷。
试卷还要经过誊写,这也是避免作弊的法子之一。
提着考场拎着被褥被带到考场门附近,还要等够一批人才能出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