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意外之客萧山令
第一百四十六章:意外之客萧山令(新书求围观!)
突如其来的好消息让李国耀心中的担心少了很多,现在他系统有积分,手里有钱、有武器装备、还有足够多的部队,如果不考虑后果的话,凭借南京城的坚固程度,由他指挥的话,再坚守半个月都有可能。
不过李国耀却知道这是一种假设,理论上的东西永远是理论,别看从整体实力上城里的守军确实能坚守一两个星期,但前提是前线的部队不能知道指挥他们作战的是李国耀。
一旦前线的部队知道现在坐镇卫戍司令部指挥他们和小鬼子死磕的是李国耀的话,恐怕瞬间就崩溃了,名不正言不顺嘛!所以那怕李国耀再不愿意,也只能选择在最恰当的时间撤离南京城!
好在该办的事情也都办完了,城里的难民和溃兵、伤员上午的时候就已经全部送到了下关码头,此外经过一下午外加半个晚上的抢运,城里卫戍司令部留下来的武器装备以及数量惊人的战略物资也全都运到了城外,更重要的还是那批惊天的财富也都被李国耀等人弄走了。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转眼间就到了夜晚十一点半了,城外的枪炮声逐渐停了下来。
李国耀知道这并不是小鬼子不打算拿下南京城了,而是城外的日军指挥官认为一线部队已经连续作战超过了48小时,需要休整一段时间。
更重要的是,根据前线传回来的情况显示,一线阵地上的中国军队刚刚得到了相当数量的援兵,大日本皇军一时半会儿也难以突破,必须调整战术,因此决定临时休整两个小时,等一线阵地上的部队稍稍缓缓再一次性发动总攻。历史上小鬼子就是这么做的,只不过由于城里的守军那个时候已经彻底的崩溃了,等到小鬼子的突袭部队登上南京城墙的时候,发现守军已经全部撤退了,连一个人都没有,随后日军大部队侵入南京城。
听到城外的枪炮声逐渐沉寂了下来,李国耀知道是时候撤退了,当即命令作战参谋给前线的各个部队打电话,命令他们立即撤出阵地,按照原计划撤离南京城。
接到“卫戍司令部”的命令之后,各部队有秩序的撤离阵地,相互掩护按照“卫戍司令部”制定的撤退方案撤离南京城。
收到前线各部队的回令之后,李国耀当即命令卫戍司令部的各警卫部队和参谋人员收拾东西撤离!
但就在李国耀准备撤离的时候,突然卫兵汇报,说宪兵副司令兼南京市长萧山令将军来了!
其实这个时候李国耀是谁也不想见,因为以他现在的身份真的没法见人,毕竟他只是一个杂牌军步兵旅的少将旅长,现在却在指挥十几个军长师长在和日军作战,而且还是在没有上级命令的情况下接手的一线指挥权,不管是让谁知道了,后果都是不堪设想。
先不说武汉城里的蒋委员长怎么想,单单已经逃到江北的唐生智等人就会将李国耀恨之入骨,因为李国耀的行为无异于在煽他们的耳光。
此外南京城里的那些师长军长知道了心里也会不痛快的,你一个小小的杂牌旅长怎么可以指挥我们这些嫡系部队作战呢,胆子挺肥的啊!
但当得知要见他的是萧山令,李国耀想了想还是决定见一见,原因在于这个萧山令和其他国军将领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也是李国耀比较敬佩的一位铁血将军。
关于萧山令这个人知道的人可能不多,但是只要是关注南京大屠杀或者是读过此类书籍的人都应该听说过这个名字,因为他是南京保卫战中牺牲的中国最高将领,同时也是抗战中第一个与城共存亡的将军。
萧山令,字铁侬,1892年生,湖南益阳人。毕业于湖南陆军小学、保定军校。
因富有见识,又十分英勇,萧山令很快得到了上司唐生智的赏识,并受命参与宪兵司令部的筹建,被委任为宪兵司令部参谋长。就是在这里,萧山令开始了他的宪兵军官生涯。
1929年萧山令到南京来,在南京呆了八年,官阶逐步上升,从中校、上校、到1937年升为少将,这一路走来萧山令算得上是顺风顺水。
淞沪会战之后上海沦陷,日军分三路犹如潮水一般涌向南京,对三面环山、前靠长江的南京城形成战略包围,南京告急。
12月7日凌晨,蒋委员长夫妇乘坐飞机离开南京。一天后,时任宪兵司令兼南京警备司令和防空司令的谷正伦,因病已到武汉就医,无法指挥这场战役。作为副手的萧山令临危受命,代理宪兵司令、南京警备司令和防空司令“三司令”之职。
之后,南京市市长马俊超临危脱城。老蒋又想到了萧山令,将首都卫戌司令长官和南京市市长两份重任交给了萧山令,另外,他还兼任首都警察厅长和渡江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