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院士这类群体,哪怕是院士候选人的群体中,也几乎是最年轻的那波人。
原本他计划着55岁能尝试去成为院士候选人,65周岁前能压线成为院士就不错了。
如今看来55周岁,他可能就有机会正式成为院士。
光这么一衡量,都让赵鑫不断的幻想,不舍得停下来,才变得沉默而已。
而且这也就是国内,能认可这个霍奇猜想证明中赵教授作为导师的成绩付出。
国外虽然也认可,但更多的是认可赵教授对陆远研究的辅助,其实并不会将他提升为主要研究人员之一。
起码国外评大奖时,包括克雷研究所邀请的只有陆远一人,可不会加上赵教授。
“赵鑫,你能想得通就好。”
“反正有了这个成果,院士就是迟早的事。”
“当然也说不准,万一这次提交后,直接批准你担任院士的可能!”
曹院长自己感觉赵鑫第一次评选机会不大,但最终结果谁也说不准。
还得看当年同一领域的其他人的成果与优秀程度。
此刻,曹院士拿起桌上的茶杯猛喝了两口,终于将视线放到了陆远身上。
欣慰,欣赏,喜爱等众多复杂的情绪都展露在眼神里。
半晌,才继续开口。
“陆远,你的情况我已经跟教育部反应过了。”
“首先是关于学业问题,本硕博连读这一块的时间,最快只能压到5年。”
“这点我们学校虽然有提前毕业的政策,不过真正的学历认证这块还得走教育部的路子。”
“本科最快能提到3年毕业,本硕博连读的话一般最快是6年。”
“教育部当年放宽过口子,这次对你的话反正最早也是5年。”
其实说起来还是有些怪!
毕竟国外的大学都已经聘请陆远为客座教授了。
相比起国内来说,国外大学对于学历毕业这块也更加的灵活。
只要学分和毕业要求能达到,提前几年毕业的都行。
但在国内,陆远还是得老老实实完成接下来的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