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襄樊之战不久前,曹营军方四号人物夏侯渊,刚在定军山之战被黄忠斩杀。
曹营上下,士气倍受震荡。
若是三号人物曹仁再死,恐怕别说曹营普通将士了。
就连曹操本人,也受不了这种损失!
因此,拿出去救援曹仁的将领,资格必须要够,带兵打仗的能力也必须要“稳”。
曹营二号人物夏侯惇的统兵能力,懂的都懂。
派夏侯惇带兵去和关羽对决,恐怕跟送人头没有太大区别。
况且,夏侯惇还得负责留守许昌,为曹操安定后方。
因此。
只能派出当时的曹营军方五号人物,“外姓第一大将”于禁!
于禁统兵作战,向来以军纪森严而著称。
同时,于禁特别擅长打硬仗。
曹操统一北方的所有战役,于禁几乎都有参战记录,并且立下赫赫战功。
不求于禁能打败关羽,至少在曹操看来,于禁是能稳住局面的人。
但曹操却忘了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自从统一北方后,于禁久疏战阵已经十几年了。
对襄樊之地的复杂地形,于禁根本一丁点都不了解。
这样的于禁,哪能是在襄樊之地生活了十多年的关羽的对手?
相当于关羽是本土作战,于禁是外来者。
再加上曹操交给于禁的军队,很多都是刚刚拼凑出来的临时军队。
说着好听,叫做“七军”。
实际上就是指三万五千名地方军。(汉末一个军的编制是五千人)。
诸多优势不在于禁之手,又遇上襄樊大雨水势高涨,这怎么打都打不赢啊!
而于禁被俘后,向关羽选择投降,这个问题就更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了。
汉末时代的潜规就是,降者,麾下降兵不杀,家眷亦不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