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里的刘健、谢迁就多次与朱祐樘发生争执,每到这个时候都是平时不怎么说法、发表意见的李东阳站出来,居中说项、调和,平息双方的情绪。
朝堂上其实需要像李东阳这样的“和事佬”来处理许多矛盾及对立。比如:弘治十七年,朱祐樘不信任兵部和都察院调查的一起边将杀良冒功案。根据东厂的缉查结果和建议要求将相关人犯押到京师重审。这个案子的关键在于东厂要推翻都察院的审判结果,所以阁臣刘健、谢迁均不同意。
这一下子就激怒了这一下子就激怒了朱祐樘说出狠话来斥责二人“法司断狱不当,身且不保,言足信乎?”。朱祐樘这实际就是明确表达了对朝臣和内阁的不信任,再这么怼下去,刘、谢二人就得上交辞呈了。
李东阳赶忙出来打圆场称,文官中也确实是有一些人心口不一,不可信。并且暗示皇帝不要让内阁附署东厂的题本,直接下发中旨。给对立的皇帝和内阁各自保留了自己的底线,也成功地消除了一场可能的政治动荡。
当前盐业大坏,很明显是国舅爷在昏头昏脑,还好是李东阳处理,才不致于闹出又一场风波出来,派出了许多监察御史只不过是处理一下几个奸商。而派往榆林御史谢昶昌,也是做做样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