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安哲这话,陈远似懂非懂。
安哲又吸了一口烟,接着道:“小陈,在体制内做事,你必须要明白一点,在某些事情上,该坚持的一定要坚持,特别是涉及到原则的事,但是,如果一味坚持原则,不懂得灵活妥协,不顾及上面复杂的情况,心中无全局,这样的人在现行的体制内是吃不开的,不但办不成要想要做的事,甚至自己都难保……”
陈远听明白了,点点头:“也就是说,做任何事,既要坚持原则,又要讲究灵活,既要达到目的,又要保全自身。”
“对。”安哲点点头,“所以,有些事,未必一定要追求至善至美,主要目的达到就可以了,那些死死抱住条条杠杠不放的人,是难成大事的,因为很简单,在你死板一味坚持原则的同时,正在不知不觉失去可以做事的机会。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急于求成反而丧失了自身的资本,那就悲剧了……”
安哲一些话,让陈远脑洞大开,不由觉得安哲的思维实在深邃,考虑问题实在高屋建瓴。
第二天上午,陈远起床后,直接去了公墓。
炎热的夏季已经过去,今天天气阴沉,空气中吹来微微的一丝凉风,衬托出公墓的肃穆。
陈远找到张丽的墓地,把一束洁白的鲜花放在张丽墓碑前,蹲下,凝视着墓碑上张丽的黑白照片,此时的张丽,神情如此安详淡定,一如从前。
陈远抚摸着张丽的照片,轻声道:“丽姐,虽然你走了,虽然你永远离我而去,但我会一直把你记在心里,你对我的情对我的意,你给我的那些教导和教诲,我永世铭记……
你在这里好好安息吧,每年清明,我会来看你,和你聊天,陪你解闷,告诉你我在工作上的进步,告诉你大家的新情况,我记得你,朋友们都会记得你……”
和张丽说了半天话,陈远又凝视了半天张丽,然后站起来,肃立了许久许久……
此时,陈远并没有意识到,张丽的离去,会对他产生怎样深刻而弥久的影响。
有时候,人生会因为某个意想不到的事件,而让自己的内心和思维发生改变。
这改变,很多时候是不知不觉的。
离开公墓,陈远去了精神病院,去看李莲。
进了李莲病房,李莲正安静地坐在床边,目光沉静地看着窗外。
如果换个环境,此刻的李莲,谁都看不出她是个精神病人。
但陈远从医生那里知道,李莲的病情虽然没有进一步发展,但却迟迟没有好转的迹象。
这让陈远的心情再次沉重。
陈远坐在旁边,沉默地看着李莲。
李莲似乎没有看到陈远,依然安静地看着窗外,似乎身边就没有这个人。
看着此时的李莲,想着离去的张丽,陈远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活着?
这个问题似乎很简单,因为生下来活下去就是生活,人活着就是为了生命的存在和延续。
但此时的陈远,却不由思维有些蔓延。
似乎,很多事,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懂得的时候,却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但有些东西一旦失去,再也不会回来,再也无法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