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再见道长
不过姜姨说的,是真的吗?之前一直没有往其他方面考虑过,跟齐秋霜说的一样,不是体内中了毒,难道说真的中了什么邪气?读书吧
梁澈钰想了许久,决定去个信问问国师,不能请动他老人家出山,好歹也介绍个靠谱的人。一木道长的本事不小,就是人不见影子,否则何至于这般麻烦?
说做就做,梁澈钰马上写了信寄出去,就将这事给放置在一旁,专心地处理起那些堆积的文件来。
天气变化,南方相比北方要好许多,所以就要考虑北方难民南下的情况,要如何安置,各州知府要做好措施。
其他地方的,他也就有那么一两个有点来往的去信说上一说,而安翔府和凉州府泉城这三个地方,却是要仔细思量的。
不过这才第一年,寻常百姓家大多有屯粮的习惯,只要熬过,又有朝廷补贴一些,倒也不会太差,就怕的是老天不给人活路。
到了八月底,西部的战事终于到了尾声,因为温度突降,夷族赖以为生的畜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没有足够的粮食跟上,最终只能选择投降。
只怕夷族本身也是非常郁闷的,本来打着和刘将军合伙的主意,谁曾想,刘将军背后的人会突然反水,要将同盟给并吞,那曾经做的一切就像一场笑话一般,说出来都能叫人牙疼。
不过西部夷族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一投降,还没等朝廷安排的人下来,夷族的人就写了奏折直接到京城,要求赈灾粮款。
再加上北边的几个小国,这赈灾粮款一算,还真是不少,而国库本来就不充盈,又一场场战争下来,并不那么充盈了。
去年洛城发生地震,民众伤亡巨大,加上大半个洛城地下都被挖空,百姓们重建家园只能往原有洛城的范围往外,这都是要花费大量的银钱的,那时国库就已经少了几成。
刚收复的地方,碰到天灾,一般来说,即使赈灾,也只会少少地给予一部分或是直接拒绝,要优先考虑其他地方。
只是那假皇帝脑地被坑砸了还是怎的,还真大笔一挥准了,太后也不说拦着,反而还赞成得很。
梁澈钰得到这个消息,整张脸都黑了,太子要是再不醒来,再好的家底也绝对会被宫中那蠢蛋给败光的。还给西部夷族大笔的粮款,也不想想刚打完人家,这举动不是好吃好喝养着人家然后再来打自己吗?
越想,那就越觉得无语,也有些无奈。同时,梁澈钰还得到消息,朝中因为不少大臣反对给这些刚收复的小国赈灾粮款,还联名上书,结果带头的几个直接被革职,而左丞相就是其中一个。
左丞相为官大半辈子,写的谏言奏折也不少,言辞再犀利也不是没有过,但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会被革职查办的情况。m.book56.com
他曾经是站在三皇子那边不错,但也不是非常明显,在先皇确认了太子的地位后,也未曾再动过心思,而三皇子也早在太子登基的时候前往北边号称养病,连宣妃都带走的。
难道是因为曾经的站位,惹得这位新皇对自己忌惮下手?还是说,有别的因素?太子一直以来的风评都是不错的,做事考虑周全,像如今这样的行事风格,分明像是换了个人一般。
树倒弥孙散,如今他宗家倒落,落井下石的可不少,幸好本想这两年告老还乡,心里早有准备,更应该庆幸的是,只落了个革职查办,未落得抄家流放,已是极大的幸运了。
对于被革职的这几个大臣,梁澈钰没有太大的感想,年纪都是偏大的了,这新皇下手也没太狠,让人家破人亡,顶多就是变相要了些“罚款”而已。
不过国师那边很快就有了信息,给了梁澈钰一个联系方式,他没有任何迟疑地就用了,现在就等着回复。
倒是国师在信上还另外给了两句话,大意是小心,梁澈钰心里并不觉得奇怪,国师肯定是预见了什么,否则不会哪里会避世。
身为皇家人,从小他就知道这世上有许多普通人不知道也看不见的东西,可能也有听过那么一嘴,却是当故事听了,没怎么放在心上,殊不知这才是真实的。
所以能让国师忌惮的东西,肯定是不简单的。